|
导语 华为在全球的扩张足迹,就是一部全球知识产权博弈史。从最初的被动挨打到如今的主动出击,华为启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自身的全球扩张筑起了强大的“护城河”。同时, 也为中国企业出征海外树立了知识产权规则运用的典范。 案例 自2015年以来,专利大战在通信领域尤其是手机行业愈演 愈烈。2016年5月25日,华为宣布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认为三星公司涉嫌专利侵权,涉及侵犯其 4G标准专利和智能手机相关的专利,数量多达16款产品,索赔金额高达8000万元。三星公司于2016年7月迅速予以反击, 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华为侵犯其6件专利的专利权,索赔 8050万元。 诉讼是解决争议的最后方式,华为正是运用这种方式在全 球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专利运动”。 早在2010年年初,华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用以保护“一种可应用于终端组件显示的处理方法和用户设备”的技术方案。该申请于2011年6月5日被授予发明专利权,受法律保护。此后,华为发现了三星公司的涉嫌侵权行为,三星公司销售的16款手机中的技术特征与华为之前申请的发明专利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不只是对三星公司的控诉,随后华为就美国无线运营商T-Mobile的侵权行为也提起了专利诉讼。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愈发深刻,华为等厂商的专利诉讼案件正好反映出通信行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逐步加强。 通信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华为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技术创新,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专利研发,因此在专利储备上的实力非常雄厚。专利过硬,也正是华为敢于起诉同样身为手机巨头的 三星公司的底气所在。 作为国内通信巨头,华为多年积累的专利必然要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变现,这一点与曾经的爱立信类似:2008年以来,爱立 信通过专利许可获得的收入已经接近90亿美元,而在将专利 “变现”的道路上,华为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启示 华为诉三星案一改以往中国企业在专利竞争中被动“挨 打”的局面,转为主动出击,给业界振奋鼓舞。对于行业领军企业,本案例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 一是重视研发投入。华为近年来呈高速增长态势,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持续高强度进行研发投资。2019年,华为研发投入1317亿元,占比销售收入的15.3%,近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000亿元。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者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有效授权专利超过8.5万件,且90%以上是发 明专利。厚积薄发,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知识产权。 二是重视专利“核保护伞”的储备。华为十分重视专利申请,特别是国际专利申请,主动积累核心知识产权。2019年,华为以441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排名国内第一。欧洲电信标准 化协会(ETSI)2019年发布了全球5G标准核心必要专利数量排名,华为以1970件的专利数量拿下了第一。这些构成华为在国外提起专利诉讼的“核武器库”。 三是善于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华为立足开放式研发,在全球进行产业链布局,广泛吸纳国内外通信领域的创新成果,取长补短。同时也通过专利交叉许可的方式合法利用他人的先进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