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医药企业,成都第一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一制药”)曾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硫酸阿托品,缓解了我国对进口药物的依赖,也曾凭借自主创新, 研发出莨菪烷类生物碱等原创药物,夺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等重 要奖项。然而,在后来的企业改制中,成一制药却出现了部分药品文号丢失、专利管理停滞等混乱现象,企业品牌也随之衰落。那么,濒于破产的老国企如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走向科技型药企转型之路? 案例 寻找昔日创新辉煌成一制药是一家曾经辉煌的老牌医药劲旅,其核心战略品种莨菪烷类生物碱是我国继青蒿素后自主研发的又一重要原创药品。该项目汇集了一批国内著名药物专家,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制备得到氢溴酸樟柳碱、氢溴酸山莨菪碱。此项成果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表彰,并在1982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等重大奖项,其中基于氢溴酸山莨菪碱研究提出的“修氏理 论”更是享誉国际医学界。 在成一制药的发展史上,有过许多独家的发明与创造。例如,20世纪50年代,解放军入藏部队会使用中草药山莨菪来 治疗肠胃绞痛等常见疾病,成一制药受此启发并进行研发,让莨菪系列药物成为当家品种,并在国内首先研发出了硫酸阿托品,缓解了依赖进口药物的局面,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 就。此外,成一制药还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母草注射液等中药制剂,这也是其在医药市场打天下的拳头产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资源、人才、产品优势的西南医药巨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企业改制中出现混乱,迷失了方向,不仅一些重要药品的文号下落不明,品牌也日渐衰落。 成一制药一度跌落谷底,错失了医药企业腾飞的宝贵机遇期, 导致企业内部产生各种矛盾阻碍,外部生产销售也处于停滞 状态。 核心药物品种之一的樟柳碱,在2002年用地方批准文号换 发国家文号时,批准文号文件居然被不小心遗失,专利、技术 等管理更是百废待兴。面对眼前的混乱局面,成一制药董事长一一着手治理,仅为文号的事情就与有关部门多次汇报沟通, 最终让核心药品的文号回归企业。 专利发力市场竞争 成一制药用了10年时间,在企业核心药物的布局上持续发力,确定“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药材规模化种植的产学研合作,随后确立了“以莨菪、益母草等天然植物药为特色,打造微循环和妇产科专科领域领先品牌和领导品牌”的战略目标。 作为一家现代化科技型药企的掌门人,成一制药董事长深知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意义和价值。2018年,企业已经围绕核心产品樟柳碱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精心的专利布局。与此同时,还与专业的专利代理公司合作,对莨菪类生物碱原料药进行全球专利检索,为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做好准备。 当前,成一制药已有多项科研成果诞生,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母草和莨菪系列药品,其科研、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在传承成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成一制药准确把握医药 政策导向,销售业绩快速提升,益母草注射液连续7年在妇产 科中成药用药中稳居行业前列,并进入了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不仅如此,成一制药研究开发的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在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疾病领域,氢溴酸山莨菪碱(654-1)注射液在急抢救、危重症等治疗方面也已发挥 出重要的临床价值,并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启示 成一制药作为曾经的西南医药巨人,因为企业改制中出现 的专利管理混乱等现象,导致企业品牌随之衰落。知识产权管理的缺失和不完善也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致使一些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具体事务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成一制药直面自己的不足,用近十年的时间在企业核心药物的布局上持续发力,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药品,从而带动销售业绩快速提升,重拾了昔日创新辉煌。 成一制药的经验表明,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运用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加强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开发,全面保护和管理应用好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