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科学育儿法 让孩子健康成长时间:2015-08-20 最早出现幼儿园是在德国,当时德国农村的家长要参加生产劳动就把孩子送到一个集中的地方托人照管,随后是日本大力发展幼稚园。我国第一所幼儿园是张之洞1903年在武汉创办,后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我国第一所农村幼儿园。幼儿园应该是幼儿的乐园,孩子们在花园一样的幼儿园里快乐玩耍。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聚会时,一位记者现场采访他们:你们觉得在哪个时期学到的东西最有益?没想到他们都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把东西分一半给别人、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之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道歉、午饭后要注意休息等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影响深远,幼儿园承载引领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肩负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责任及使命。未来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应转变思想、转变育儿观念、向孩子未来作规划、着重培养未来人应具有的能力。可是当前一些家长每天接幼儿回家时总是问孩子今天学了哪些知识,晚上有哪些作业,要写多少字?家长们要求幼儿园像教小学一样教孩子。其实,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小学化倾向,应注重教给幼儿学习方法。因为教育不是填满罐子、而是点燃一把火焰。科学家发现人脑就像电脑硬盘,大家知道电脑的硬盘里储存的东西太多就会死机。人脑里灌输的知识太多,没有剩下的空间,孩子长大后就缺乏创新能力,就会出现社会的所谓书呆子,缺乏动手能力。你看动物世界里那些动物妈妈要求小动物一出生就要站起来,锻炼小动物的自我生存能力。在美国的幼儿园里非常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这里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在中国一位母亲带3岁的孩子生活,一次母亲锁门外出车祸死亡,结果孩子一是不会求救、二是不会自己找食物吃,以至饿死;可在美国同样是三岁孩子同爸爸一起游泳,爸爸心脏病突然发作,孩子背不起体重200多斤的爸爸,但是他运用在幼儿园学到的安全救助方法利用水的浮力把爸爸拖到游泳池边迅速打求救电话,结果是及时抢救了爸爸。 还有一些幼儿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如临大敌,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安排孩子上周六学习班、暑期班和兴趣班;在家,帮孩子穿衣服,吃的、喝的送到孩子嘴边,削铅笔、整理书包……几乎很少让孩子做事;孩子遇到难题,他们就直接告诉答案;上学帮着背书包,照料是无微不至。精心安排幼儿学习、生活,把幼儿小朋友当作小学生一样要求,总是对我说在幼儿园要认识很多字并会做很多数学题。他们要我们按照小学生一样去教幼儿、用小学一年级教材去教幼儿,以致在幼儿园中出现“小学化”倾向。家长总想帮助孩子快速成长,追求过快,则容易造成拔苗助长,给幼儿压力过大,给幼儿幼小的心灵造成障碍。因为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心理、大脑等未发育完善,怎能接受写字,思维训练,计算等?科学家发现三岁幼儿大脑中连管写字握笔的区域还未成熟,更不用说做算术题这些逻辑思维训练能力。而家长却要求幼儿做这些不能承受的学习,要学好,孩子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更重要的是造成幼儿从一启蒙就尝到学习失败、尝到学习负担过重,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害怕学习。试想一个在幼儿园就厌学的孩子到小学、中学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家长让孩子的人生第一步不幸福,家长你没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将来孩子人生发展会受影响,孩子怎么会给你一个幸福的晚年呢? 再说,家长要求幼儿园就教这些知识 ,孩子进入小学还要学这些知识,造成重复机械学习,小学6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些时间都可以让学生去学。当前幼儿园要大力克服小学化倾向,保教结合,保护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几年前,一位美国幼儿家长向法院告幼儿园,理由是自从上幼儿园后孩子见到0只是认它是零,可孩子没上幼儿园以前认0是太阳、月亮、球、蛋糕、圆等等,幼儿园不该对幼儿进行小学教学,埋没孩子的想象力。结果家长胜诉。 作为家长应转变育儿观念,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以幼儿为本,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需要出发,转变对幼儿教育教学方式。家长要找对育儿方向和目标,因为方向很重要,方向错了,即使跑步也没用。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想顺其自然,让其“自主、自由、自强”成长,而不是按照大人的想法和设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