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14-12-15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阅读

  摘 要社交网络是旨在方便人们创建与维系社会关系的在线平台。以兰州市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大学生社交网络的应用现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网络;网络应用

  社交网络以其人性化的设计、简易的操作方法、多样的服务功能、开放式的联络方式、几乎零成本的交际费用、迅速的动态信息更新等优势成为大学生们交流学习、娱乐消费等活动的平台。目前,社交网络的注册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学生作为迅速成长起来的“新网络人”主力军,正以社交网络式的方式生活着、探索着、思考着,具有“新网络人”特有的网络新人格和新型价值思考方式。大学生社交网络的应用现状究竟如何?大学生又该如何去使用社交网络?这些问题值得大家去调查、思考和改善。

  1 社交网络概述

  术界对于社交网络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并且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可以检索到的社交网络在互联网领域基本有三种理解,分别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建立的社交网站、帮助用户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以及管理朋友圈的社会性软件。[1]本文所论述的社交网络主要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包括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QQ以及腾讯微信、移动飞信等在内的一系列以社会性软件为平台,以几乎零成本的交际费用、多样的服务功能以及开放式的联络方式等为主要特征,以建立和维系个人社会关系为主要目的的社交工具,并具有以下功能:实时或非实时的信息交流共享;实时视频会话模块,用于交流学习;友好的界面设计、人性化的分组设计以及简易的操作方法等;聊天交友、娱乐游戏、发表言论、新闻浏览、社区活动等;实名制注册、邮箱绑定、手机绑定、部分信息公开等。[2]

  2 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现状

  在网络时代的驱使下,大学生对于社交网络的使用已经基本得到普及,笔者以兰州市大学生为样本,通过对包括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的大学生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了调研,总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550份,有效问卷530份,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输入和统计,并利用回收数据对兰州高校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2.1 问卷信效度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信度值为0.682,效度值为0.645,问卷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较多,达到信效度要求。

  2.2 大学生应用社交网络习惯分析

  (1)社交网络平台使用倾向。在罗列出的包括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QQ、腾讯微信、腾讯微博、移动飞信、腾讯校友、同学网在内的8个常见的社交网络平台里,大学生人群经常使用的主要有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QQ、腾讯微信。在调查的530名大学生对象中,461名同学使用腾讯 QQ,占调查人数的 87.0%;204名同学使用新浪微博,占调查人数的38.5%;194名同学使用人人网,占调查人数的36.6%;173 名同学使用腾讯微信,占调查人数的32.6%;156名同学使用移动飞信,占调查人数的29.4%;148名同学使用腾讯微博,占调查人数的27.9%。此外,一直使用腾讯校友、同学网的学生在 50 人以下,不到调查人数的10%。由此可见,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腾讯 QQ用户数量最大,因其人性化设计、简易的操作、功能齐全、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而深受大学生青睐。

  (2)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时间分析。对大学生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时间进行的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在530个研究对象中,84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3h以上,占总数的15.8%;142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2~3h,占总数的26.8%;181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1~2h,占总数的34.2%;有123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1h以下,占总数的23.2%。可见,大学生花费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时间是合理的。

  2.3 大学生应用社交网络的目的分析

  社交网络以人性化的设计、简易的操作方法、多样的服务功能、开放式的联络方式、几乎零成本的交际费用、迅速的动态信息更新等优势成为大学生们交流学习、追逐时尚、娱乐消费等活动的平台,目前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社交网络有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QQ 及 腾讯微信等。利用网络进行社交活动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调查的530个对象中,408人选择与好友聊天,占总数的77.6%;299人选择看新闻或娱乐八卦,占总数的56.8%;256人选择浏览收藏各种帖子、发表留言,占总数的48.7%;223人选择写日志,占总数的42.4%;193人选择,占总数的36.7%;另外选择玩游戏、参加公益活动或投票测试、兼职、购物和人肉搜索的人数均低于总数的20%。大学生利用社交网络大多以与好友聊天、看新闻或娱乐八卦、写日志、看视频等娱乐消遣活动为主,并没有将其用于学习等活动。

  2.4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

  社交网络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走进大众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然而,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隐私泄露、黄色广告、网络诈骗等恶性事件。

  (1)隐私泄露。社交网络的注册渐渐使用实名制,这不可避免存在隐私泄露的问题。社交网站已经成为黑客的目标,利用社交网络平台骗取亲朋好友钱财的现象比比皆是。目前安全攻击主要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被窃、恶意软件感染、垃圾邮件以及未经授权的密码修改等。因此,目前隐私泄露导致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已经非常严重,解决此类问题非常棘手。

  (2)恶意信息传播。谣言传播古来有之,待其发展到社交网络时代,经历了从口耳相传到“病毒”式的蔓延。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大环境中,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谣言依靠手指的点动就可以传播。在调查中发现,有269人选择性地吸收和利用,占总数的50.8%;有112人认为都挺有道理,对或错没有特定的界限,占总数的21.1%。因此,对于谣言的传播,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态度。

  2.5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

  社交网络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借此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通过社交网络的交友互动,展示个人魅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写日志、发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才华。社交网络也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内心世界的平台,利用这种非面对面式的交流形式,经过接触性的了解让人们更易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交往的范围也随之扩大,接触更多优秀的人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

  3 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现状的调查数据来看,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以下是对上述列举问题提出的一些相关解决策略以及建议。

  3.1 隐私泄漏问题解决策略

  社交网络运营商应该建设维护好其网站或客户端,及时发现漏洞并予以修补,防止信息泄露,加强企业管理避免出现员工泄露信息等。政府则更多地扮演宏观调控的角色,引导用户积极健康地使用社交网络。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交网站运营商的监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依靠社交网络的用户群。用户应该做到未雨绸缪,首先在申请账号填写个人信息时,应该注意一些敏感信息,譬如收入、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等;其次不能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聊天中不涉及个人财务信息、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不谈论有违身心健康的话题等。此外,掌握丰富的自我保护知识也是防止信息泄露的保障。

  3.2 恶意信息传播问题解决策略

  凭借社交网络进行的信息传播,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虚假性之大是口耳相传时代已无法比较的。面对形形色色的信息,信息素养的提高日渐成为重点;面对社交平台上的各种言论,学生明辨是非的态度以及坚定的信念成为其不被迷惑的关键。网络本身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面对非法广告、黄色信息、过激言论等,学生需要积极向上、坚定不移地学习,高效地使用社交网络。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态度也需要改变,社交网络不仅仅是一个聊天互动、娱乐游戏的平台,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以及亲友联系也是发展的方向。坚决反对恶意信息的传播,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4 结语

  社交网络作为方便人们创建与维系社会关系的在线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沟通交流、娱乐消遣、分享心情、意见发表、共享信息等服务,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平台、资料总库,能够满足大学生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学习以及搜索和共享资料的需要。腾讯QQ、YY语音等社交网络的实时交互以及群聊功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大势所趋。通过对兰州高校大学生社交网络的调研发现,大学生社交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尽如人意,多数同学仅仅将其看作是娱乐消遣、打发时间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其丰富多样的功能,造成了时间以及资源浪费。综上所述,改变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态度尤为重要,只有让大学生自身意识到社交网络作为娱乐消遣工具的同时,还能够扩充知识量开阔视野。因此,组织一些关于社交网络素养教育活动,在增强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增强其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能够高效文明地使用社交网络。

  参考文献:

  [1]罗力.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4):3640.

  [2]刘建伟,李为宇,孙钰.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1(7):414.

  来源:软件导刊 作者:郭玉翠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