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时间:2008-07-09 素质教育是以每一位教师的岗位为依托,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而课改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生物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应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生物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并非教得越多、越难越好,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放在中心位置,严格按大纲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最常用、最基础、学生能接受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摒弃过去那种为了升学考试,搞题海战术,拼命给学生灌输高、深、难的知识和加强学生负担的做法。 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这是使学生真正学好生物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方法是把知识、技能的教学和知识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掌握适应的同时掌握知识的应用。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因素学习生物知识。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生物知识结合起来,并上升为理性认识;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光合作用”后,让学生分析和解释为何要合理密植和间作套种;结合生物学知识介绍科技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和渗透,如结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教学介绍遗传工程,选择和培育新品种等知识;把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如环境污染、人口增多等问题就可以与教学内容“人口与环境”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undefinedemsp;undefinedemsp;加强观察和实验训练。这既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较强,观察常常是满足于新奇的现象,这种出于好奇心的观察,其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性较差,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仪器、教材中的彩图、结构图和示意图等,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观察,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规律。 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学习初中生物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现象、取得数据或资料、发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和上升为理论,最后应用知识来说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按照“观察与思考 →分析与结论 →应用与练习”的程序教学。 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科学态度;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技资料,使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演示实验要求教师操作规范,学生实验时,要求严肃认真,不敷衍了事,不弄虚作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