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志”扶“智”,精准帮扶高中留守学生时间:2017-01-11 习近平强调:“弱鸟可先飞,扶贫先扶志;教育拔穷根,扶贫必扶智”。高中留守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时代产物,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高中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会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针对他们在思想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思想教育,立其志 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培养高中留守学生的意志品质应当做到: 1、目标导航,体验成功。在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奋斗目标(考多少分)、竞争目标(找个对手比一比)和发展目标(个人想在哪个方面创优),激发其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督促学习的意志行动,从而积极克服困难。 2、正面教育,榜样示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积极的手段、因素或力量,对学生进行以肯定为主的心理诱导,消除学生狂妄的、悲观的、错误的思想和态度,激发其摹仿、学习、创造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我就不相信我不能改正缺点,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要争取做到。”给他们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或者是古今中外伟人感人的事迹,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3、细心关爱,积极疏导。在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引导他们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的阴影。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的关系。要多方启发留守学生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 4、细心策划,持之以恒。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了解和转化留守学生不良意志品质的一种最重要手段,并且也把活动和实践作为留守学生实践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活动和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相信留守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在活动设计、策划上求变,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要及时总结评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持之以恒,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扶其智 1、 抓常规,重在课堂。要培养好留守学生的学习习惯,重点还是在课堂上。老师要耐心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发言、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书写整洁等,对其学习状况要仔细检查每节课,认真督查每天,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 2、增强信心,多给掌声。对于一些意志力较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老师要通过反复提、反复答,增加他们的记忆,通过点名回答,激发其学习热情。基础差的学生较好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们都给予赞许的目光或热烈的掌声,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3、情感快餐,感受温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做到因人施教,多准备一份“情感快餐”给留守学生。在和他们交谈、批改作业时,应多给留守学生几句关心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怀和温暖。 4、延伸校外,培养特长。在校内,留守学生可能做得比较好,但到了周末,就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留守学生学习习惯容易“变质”的情况,往往就是在校外,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多与同学交流,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 5、家校配合,积极预防。老师及时家访,经常到留守学生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指导看护人采取合理的教养方式。既要做学生心灵的保护者和培育者,又要有合理适度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