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班级管理模式探析

时间:2017-01-10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马庄小学 王宗美【转载】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能够为其未来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奠定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以人为本教育观念逐渐被引入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中,该教育观念凸显了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的个性关怀,该教育模式是对学生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实现其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强化常规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抓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 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路队常规,从思想上给学生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不遵守纪律现象,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并积极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约束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让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不仅是班级管理的有效保障,更是落实民主教育的有效手段。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如果他们犯了错误,而教师总是喋喋不休地去说教,并不一定有效,但是有了具体的班级规定就不一样了,这样的班规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小学生。由此可见,健全的制约机制,是打造健康、和谐班集体的法制保障。

二、培养杰出班干部

班干部是帮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重要帮手,班级中有一批得力的班干部会大大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并且会提高整个班级的管理质量。因为班干部不仅仅是学生中的一员,更是连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团体之间的桥梁。因此,从班干部竞选开始,班主任就要尽量维持公平公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为一个大家庭主人的感觉。另一方面,班干部的培养还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办事能力以及其它各项基本的素质,例如自觉性、自律性等。另外,并不是培养出一批班干部后,班主任就没有工作了。班主任需要定期检查班干部的执行情况,查看他们的工作是否合理,对他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万不可偏私,致使有失公允。在培养办干部时,尤其需要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以及平等意识。班干部的选举是为了协助教师服务整个班级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

三、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每个班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学习优异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利用班会和语文课堂,经常向同学们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后来居上。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在班内,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会想尽办法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班内掀起一种激烈、持久、友好、互助的竞争活动,争取使所有学生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比如,我在班内设立了“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进步之星”,每周都要在班会上评选这些“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班级是否进步,是否存在问题,就要看是否与学校的管理一致。因此,我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很注重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为了能使自己的班级管理更出色,我经常会激发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与外班的竞争意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