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时间:2016-12-22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的基本能力,没有迫切的学习愿望,缺少求知的欲望,那就不可能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呢? 一、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要学会赏识学生。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得到赏识。给予孩子赏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走向成功。我们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答错时,教师要想办法把错误的思路引上正轨,要热情期待。哪怕只有一部分对,也应给予肯定,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眼光给予帮助,让每个站起来的学生都毫无遗憾地体面地坐下去。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情感,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一天晚饭后,我发现教室里一把拖把把断掉了,问班上同学是谁弄的,学生们都说不知道,我明显感觉到有人知道是谁弄的就是不敢说。经过调查,发现是班上有名的孙某干的,他有一毛病,嘴特硬,对这样的孩子,疾风骤雨般的训斥肯定没用,要讲求教育的艺术。有一次下楼梯,他无意中扭伤了脚,肿得很厉害,我把他送到医院进行了包扎。然后送他回了家,他也感到不好意思。等他伤好回到班级之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首先他主动承认了拖把是他弄坏的这一错误,其次他写了一句话夹在了我的教科书里:老师,谢谢您,我再也不让您为我操心了。从此以后,该生与同学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二、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每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我班学生梁某,在班上是一位沉默的男孩,虽然坐在第一排,但是上课总是保持沉默,从来不主动发言,被老师点名发言常常显得很紧张,甚至身体会颤抖,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然而通过班级晚自习成功激励演讲,他变得活泼了。做法是每天晚自习第一节按顺序,由一位同学上讲台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目的就是为了激励自己、同时激励他人,并锻炼口才和提高自信。梁某通过一个学期的晚自习成功激励演讲训练,不但克服了紧张感,而且演讲兴趣非常浓厚,常常一讲就忘了时间,非常投入。最终他不断提高自信心和求知欲,锻炼了口才,同时成绩稳步上升! 教师要教给方法,让学生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策略方法的运用能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使之有更多的积极体验。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的学生一般都有较高的自信心,因为他们拥有某种完成任务的手段。另外,方法和策略运用下的成功一般会导致高自信,因为成功是在学习者有效的控制下取得的,学生一般将之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在失败的情况下,他们则倾向于将失败归于策略方法不当,还需调整,而不至于失去信心。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分析法、实验法、归纳概括法等方法。要注意思想方面的渗透,如文如其人 、字如其人、心领神会、将心比心等方面,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也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教师要正确地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重评价标准。改变过去只用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一把标尺去衡量具有不同才能学生的做法,建立多重评价标准,去识别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特能力。比如有的学生语言发展不好,但具有较高的绘画才能;有的学生可能不适于抽象逻辑思维,但形象思维发达;有的可能具有组织领导才能,如此等等。总之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之处,给予每个学生积极地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客观评价,从而建立较高水平的自信心,并不断提高其求知欲。 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希望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