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撒美的种子时间:2016-12-22 为贯彻省教育厅下发的课程改革体系和新时代下适合现代中学生发展的模式,我们学校致力于研究新的课程改革即生态化课堂教学。可以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体现美术学科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揣简陋,我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现代美术课堂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变化与进展: 一、 美术学科课型模式的改革。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照葫芦画瓢”度过45分钟,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下,要求美术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知识框架的整合。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并对四大领域进行了整合。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三、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展示的多元化。新课程美术教材中,自主实践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 “物以致用、求艺尚美”是指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的体验等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并致力于课堂实践中去。 我的新课改美术课堂价值观: 1.联系实际生活,唤醒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灵活地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信息与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的事例纳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回归生活”。 2.注重参与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及自主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要能使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繁琐到简单,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3.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最佳整合,还原实际生活。提倡教学方法生活化,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生活实践,通过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从生硬的文字教学中带回现实生活中来,还原实际生活。 让我们立足新课程改革,研究美术与课堂改革的契合点,让我们的学生在课改的情境中尽情地撒播美的种子,在美术的课堂上才会收获美丽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