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惩戒有时也是一种爱

时间:2016-12-20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苗 萍【转载】   阅读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了维护学校秩序的稳定,更加为了保证学生自身的自由健康成长,学校都有处分犯错误学生的制度,制度的制定、执行都是面向于全体学生,必须是公正、公平、公开的,不能含糊的处理,也不能因为任何其他的原因而打一些折扣。

读了李希贵先生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中《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罚学生》一文中说到这样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学生,恶作剧时用病毒摧毁了一位老师的计算机,被查实后,这名同学认错态度很好,按照规定必须告知家长,且需与家长共同商定教育措施,可这名同学向老师坦言,他妈妈正在住院,爸爸脾气火爆,能否错开这次家庭危机,待他与爸爸下些毛毛雨,打点“预防针”后再做处理。该生的坦诚让老师感受到了延时处理对教育的效果和孩子的成长的必要性,因而选择了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而大大地提高了效益。看了这个事例,再结合到平时自己看到的处理犯错误学生的方式方法上,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做老师五年了,知道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何况成年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有时候也会做错事情,所以总是觉得对待还是孩子、还是未成年人的学生应该宽容,应该耐心地引导他们从错误的道路上及时回头。这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阻碍,这阻碍既有来自于学生的,也有来自于自己的。当面对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时,真的觉得老师现在太难当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教育局的十大禁令里面明确规定了不准体罚学生,而言语批评也得掌握分寸,否则学生一旦接受不了想不开出事了,还是我们当老师的责任。那批评和“侮辱人格”的界限有究竟是在哪里呢?为了少沾惹麻烦事,有一些老师有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点,消极对待“问题学生”。可是消极对待的结果往往是让在这一小部分的“害群之马”的行为,搅乱了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和氛围。那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够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同时又能够保全老师呢?

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最重要的目的教育感化,是为了纠正学生的违规行为,不是为了给学生找麻烦或者故意让学生体验痛苦和耻辱,毕竟惩戒是一种不得已而使用的教育手段。再次,学校在执行纪律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符合孩子的尊严,确保学生的合法合理的权利不受到侵害。第三,惩戒时要让学生明白他做的哪些行为要受到惩处,为什么会受到惩处,不处理会造成什么样子的影响。当然,针对具体的学生,顾及其身心发展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平时表现等因素,可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绝对不可采用类似于古代连坐法的集体处罚方式,迁怒到其他学生。最后,惩戒要符合学校的相关程序,必须公正合理。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