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时间:2016-12-19     作者: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西王台小学 张丽梅【转载】   阅读

我国农村中小学占全部中小学的绝对多数,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实施基础教育新课改以后,农村中小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是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更是力不从心。那么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怎样呢?

1. 教师的学历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尽管都达标,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不进行有效培训难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将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骨干教师缺乏。

农村教师流动频繁。有“能耐”的教师工作两三年调入城市,许多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就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学校市区级骨干非常稀少。无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由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来,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生源大量流失。

3. 教育观念滞后,课改意识不强。

农村学校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的慢,没有强有力的引导教育观念普遍滞后。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还占统治地位,这些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呢? 

1. 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列入教师岗位考核中,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解《规范》内容,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准则,树立师德典型,重在内化,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谈心引领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树立新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认清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堂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改变原来的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和主要体现。引领教师不断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3.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推进新课改以来,我们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福利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稳定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必须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第一,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不能一刀切,要有农村的评价标准。第二,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评聘和晋职上,不受指标的限制。第三,要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目的。第四,调整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对所学非所教的教师,由高校定期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提高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切实搞好校本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仅仅靠学校自身培训远远达不到效果。第一,必须由上级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讲座培训,跟踪测试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第二,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与市内优秀学校教师手拉手活动,定期相互听评课,开展教研活动,并纳入双方学校考核中。第三,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学期末写出教育教学的心得论文,作为教师考核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教师队伍素质才能稳步提高。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主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开辟新途径。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