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间:2016-12-18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并借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二、创设情境,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前提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三、亲历操作,是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核心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不断摸索和完善探究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取探索经验,为将来在现实情境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打下坚实基础。 四、信息交流,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关键 信息交流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交流有利于形成开放、平等、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的讨论分析和集体合作,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思维、处理分歧意见、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彼此交流不同的观点,相互启发、借鉴,既使同学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让个人的思维也从集体智慧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也培养了学生听、说、交往和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五、评价激励,是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动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想方设法使其探索成功。另外,学生对探索成功的体验还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有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莫大鼓励。因此,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数学作业评讲课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学生学习数学中存在问题后的分析、纠正和解决的过程。改变作业评价方式,通过自评、互评、集体评等多样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所以评讲课应对学生错例认真分析,启发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而学生产生解题错误是多方面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或集体评等多样化的评价。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纠正,再次进行信息反馈,不仅使学生主动改正错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重要的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评价中,自我教育,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学生更有信心进行自主探究。 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获取结论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既提高学习的能力又磨练学习的意志,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