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时间:2016-12-18 据统计,现在的中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耐力、体力、肺活量和爆发力水平降低,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缺乏经常有效的课外体育锻炼。目前学校对学校体育的理念仍然仅仅停留在体育课上,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均未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导致现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思想不重视,运动兴致不高。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导致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 三、没有正确发挥体育课的作用。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工作成绩,为了孩子升入更好的学校,随意占用排体育课、体育活动时间,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四、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通过网络媒体,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学校负主要责任,其次是体育教师,因此目前为了学生安全,有的老师不敢让学生参加剧烈运动,宁愿不出成绩也不愿学生出事,怕承担责任不敢开展体育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曾提出,要通过五年多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社会与主管部门下大力,使学校和家庭相互沟通,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一、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中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完成计划的同时要穿插一部分身体素质练习。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 。 三、加强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体育锻炼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相互连接。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锻炼习惯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因此,体育课上教师要建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内容丰富、灵活、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加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