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养成良好习惯 积淀醇厚人生

时间:2016-12-17     作者:山东省乳山市金岭中学 李全刚【转载】   阅读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这样评价教育。良好的习惯,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山东省乳山市金岭中学将习惯养成教育纳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融入教学、管理、服务等学校工作各个环节,着力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强化制度建设,让养成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是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明白“习惯有哪些”。首先,围绕学生养成教育,学校结合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相继开发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和《我们准备杨帆远航》三套校本课程,分系列制定习惯养成教育规范,把相关内容落实到纸面上,做到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其次,利用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例如,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班会主题教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要求,提高思想认识;课堂强化教育,要求学科教师研读校本课程,找准契合点,将习惯养成教育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做到潜移默化、入脑入心。

二是制定考核细则,让学生知道“具体怎么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据三套校本课程,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学情校情,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学生基础素养考核细则》。《细则》中的每一条规范制度,都经过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力求一词一句具体细致,一章一法清晰明白。学生一言一行有规范可依,一举一动皆有约束,在约束中养成良好习惯。

二、强化制度落实,让养成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真正让习惯养成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重点抓实了三项工作。

一是激情明理,提高学生履行制度规范的主动性。“激情明理”,即通过情感激励,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意义,提高遵守制度、规范的主动性。我们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正面情感,促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从内心接受规范,接受养成教育。

二是严格督查,将制度规范化为自觉行动。养成教育的内涵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学习规范化、标准化,行为文明化不应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到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行为举止当中去。针对学情实际,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校情实际的检查制度,形成了“学校→级部→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久而久之,规范变成了同学们的自觉行动。

三是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高中生的习惯养成不仅需要规范的外在约束,更需要灵魂上的唤醒和精神上的激励。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根据《学生基础素养考核细则》实行量化管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纳入学生评价,与个人评优选挂钩,记录在学生升学档案中;同时把学生个人评价与班集体评价、班级评优选先挂钩,评选不再单纯关注学生和班级的学习成绩,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展开评价,全面衡量某位学生、某个班级是否具备成为优秀的资格。这样以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借助评优选先,我们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先进个人和优秀班集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后进学生把榜样的力量化为压力和动力,迎头赶上。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高中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的努力,期待着我校的习惯养成教育能给学生积累一生受用的巨大财富。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