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待学困生要有“四心”时间:2016-12-17 从教十多年来,从乡村调入城镇,一直有一个困惑——如何对待学困生呢?师范刚毕业分配到农村时,以为农村条件差,孩子见识少,孤陋寡闻,导致学困。于是向往城区,如今,事实告诉我城区也有学困生,而且更难管理,更难对付,为此,我迷惑过,失望过,但看着一双双纯真的眼神,我又不甘心,为此我做了一些调查和分析:一:先天因素。不开这一窍,发育慢。二:后天因素。条件差,思想落后,再加上自身懒惰,导致恶性循环,每天差,每周差,每月差,一差千里,连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也不能顺利完成。针对这些原因,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学困生是教师在教学中甩不掉的包袱,但是关爱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准努力的方向,从而不断进步,这是每位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位教师的历史使命。 一、对学困生要有“热心” 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我班的陈同学,由于学习、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受到同学们的冷落,甚至疏远。因此,他无心学习,整天闹事,经常与同学们发生矛盾,成绩越来越差。我觉得他是比较聪明的,只是他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较差一些而已,只要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用心去学,相信他一定会学得好的。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学习,经常打电话给他,跟他谈学习、谈将来,谈如何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同时,进行家访,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他。这样,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热心,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慢慢地对学习有了信心。这时,我又发动同学们帮助他,特安排一名学习好的同学跟他同桌,经常帮助他。每当他有点滴进步,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他、鼓励他。这样一来,他在学习上越来越用功,改变过去那些坏的习惯。后来在期中测试评估时考出了比较好的成绩,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都比上学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对学困生要有“信心” 自信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条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其更加进步。再次,许多“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心里有自卑感,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这些“学困生”重拾自信,树立信心。在学习上,给予差生更多的帮助、辅导,如课堂上多设一些让差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多让他们做一些较易的练习题,课堂外开小灶,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在班上表扬,进行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三、对学困生要有“耐心” 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燥,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在思想上,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变化无常,更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教育。 四、对学困生要有“爱心” 在学习上爱“学困生”,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爱。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向学生献出点爱心,多沟通与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 此外,对待“学困生”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书写,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都能够抓住一个契机来重点关心学困生,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困生良好的个性、排除学困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用心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这样,我们也将不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