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师爱为学生成长铺路时间:2016-12-17 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修班的培训学习,给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一个近距离与专家老师交流接触的机会。陈纪英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她和“学生女儿”的故事,很让我感动,也让我深记一句话“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这是陈纪英老师讲座的主题词,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第一守则。“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不是对学生意识觉悟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怎样塑造自身、修炼自我而让学生亲师信道?总结陈纪英的话,我觉得班主任要有一付健康人格的身;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心;有一双用发展的眼光善待学生的眼;有一个善于换位思考的脑。当代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是在一个高起点上进入学校的,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是我读书时根本不能比的。现在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而自律意识又相对欠缺,这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很多新问题。陈纪英老师提出:“正视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学生心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我们要能够辨识学生的情绪、状态、情感障碍,了解学生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和背景,寻找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有效施教。 眼中有人,用“察”为学生心灵把脉。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应该全盘了解,做到“明察秋毫”,以便教育时能对症下药。对学生日常行为包括言谈举止、上课表现、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苗头,应及时了解,在针对性采取措施,不能拖延,但绝不能武断。陈纪英以一位心理学专家的视角和阅历讲了很多的案例,学生的谈话是多么的内涵丰富。 心中有爱,用“爱”为学生的成长铺路。从陈纪英老师的言辞和她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来看,爱已然成为她的职业纪律和道德的核心。陈纪英老师提出:“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等生、严爱高材生、赏识特长生”。我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其实,我们教育工作者,博爱中等生、严爱高材生和赏识特长生是天性,而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才是伟大。陈纪英老师在讲座临近结束时提到这么一句话,“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学生心田”,这需要我们教师建立“发展眼光下的全人教育观”。 在班主任研修班的学习中,我明白了陈纪英老师的爱是“平等、理解、尊重、信任的爱”,不轻易为学生决定方向,而是运用智慧为学生分析利弊得失,先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自觉敞开心扉,然后走进学生心里。至爱无痕,不需要张扬,不需要表白,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在一点一滴中让学生感悟。 “爱学生”不能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方法,这样的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试图以自己的思想来改变学生。一些善良体贴的学生可能会受用于这种爱,但时间长了,他们会对这种爱产生戒备。教师的爱应该是师德的根本和实质,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它是道德与人格的统一!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人文关怀,她不关乎学生的能力、成绩,而在于学生品质和道德的成长。一个成功的教育者的爱是责任的爱、宽容的爱、公平的爱和细心的爱,只有这种纯净的、脱离了功利的爱才不致于“满腔师爱东流水”,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其实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老师也在变,每个时代的教师对爱都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有了爱和理解这座桥梁,哪位老师能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哪位学生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毕竟,爱的理解和宽容是相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