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梦”时代师德面面观时间:2016-12-17 《礼记》中说过: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培养者和塑造者,提升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改进教师以及未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至关重要。处在“中国梦”并不断推进深化改革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应涵盖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崇高的社会职业,敬业思想是每位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素质,敬业态度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敬业精神是教师思想意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内在动力。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我修养。通过积极投入,亲身体验,以自己顽强的奋斗去争取成功,体验到教师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且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 第二,无疆的仁爱之心。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你所遇见的每一个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与期待。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因此,教师应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校园大家庭的温馨。 第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也是北师大的校训。古往今来,惟能教人以道、可为人表范者方可称为“师”。德者,品高也,德无不聚也。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把自己的学识、智慧传授给学生,是规范化、完整化、神圣化了的人格形象。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典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第四,要有扎实的学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要给学生一颗小树,教师必须先有一颗大树。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师就要永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好学上进、勤于进取,作为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并不断更新、补充,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执著精神,以巨大的耐心、坚韧的毅力,对学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循循善诱。 第五,和谐相处。对教师而言,德应体现在三个部分。一是社会公德;再是职业道德;还有个人修养。教者,化也;师者,德之彰显也。具德者,上为之父母,下为之孝子贤孙;前为之导师,后为之靠山;左为之朋友,右为之参学。教师应具其德,含以文才,以德服人,以博治学,焉有学生不敬仰,不崇敬?师道尊严自然体现。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互相尊重、取长补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同心协力、勇挑重担,出色的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主动去争取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学生家长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 第六,简朴大方。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最完整、最规范化的人格形象。一个穿戴整洁、端庄大方、安详得体的教师外观形象,会让学生产生尊重、倾慕和仿效的心理,甚至给学生终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不穿奇装异服,不粉饰化妆,从整体形象上,为学生乃至社会作出表率,也就是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 与社会在不断变革一样,教育的改革也处于进行时中。但不管如何变化,教师仍应具备上进、热情、好学等人格品质,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精准、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善于了解外面世界,不断创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适应新的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的各方面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