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材施教,抹布男孩也会有春天时间:2016-12-16 一直以来,我认为德育工作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即使后来学校开展了全员育人活动,也未曾引起我的重视,觉得这与普通教师关系不大,更何况我是一名计算机老师,大家眼中的“小”学科教师。直到后来发生的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德育”的狭隘看法。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原来是如此的沉重。 一、一个字都不会打。三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是键盘、鼠标的基本操作,以打字为主,我一般采用让学生前十分钟打字的方式进行训练,巡回时我发现,有个学生一个字都没打。火冒三丈之余,我让自己冷静再冷静,我先让他打第一个词——“冰灯”。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B”这个键,我握着他的手打出bing,又让他打“灯”,他花了大概一分钟拼出来个ding,我惊讶于孩子的拼音素养之差,也为自己的马虎大意羞愧不已,上课已经两个月了,竟然从来没有注意过原来班里还有个孩子一个字都不会打。 二、施援者的眼泪。我把这名同学喊过来做了初步了解,小森,组里的5号(全组共5人),不善言辞,我说,你爸爸干什么的,他说大车司机,你妈妈呢?换回来一阵沉默,有同学说,他没有妈妈!我一惊,换了一个话题,你跟谁过?爷爷奶奶。后来我找了一个女同学,让她中午来微机室帮他学习已经学过的生字的怎么拼。 中午,两人如约而至,我跟他们交代完之后,又讲了很多天天向上的道理,最后语重心长地对两人说:小雪帮小森学习,小森长大了,也会很感激你的啊!小森也是,小雪现在的帮助,一辈子都不能忘!可结果小男孩依旧无动于衷,小女孩首先留下了眼泪,这让我很不解,受帮助的人,不是应该先被感动吗? 三、当老师,是个良心买卖。教育家很多,名言也有很多。我从未忘记过的是我刚踏入教育行业时,给新教师上德育引导课的孙老师所说的话:当老师,是个良心买卖。 从班主任那里,我打听到了小森家里的情况,我禁不住为当时在课堂上问他有没有妈妈这个事情自责不已。原来小森家庭特别贫困,他爸爸年龄很大了还没有对象,老人替他爸爸抱养了这个小男孩。爷爷奶奶生活清贫却视孩子如己出,但是小森的爸爸长期在外开车,早出晚归,对孩子的教育即使有心却无力,慢慢的他们发现,这个孩子当初被抛弃,是因为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总是比其他的孩子慢一拍,从此,爷爷奶奶就只是照顾好吃喝,让孩子健康而已。 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决定在课间对这个孩子的予以辅导。 四、教育的付出哪能立竿见影。对于小森来说,老师层面,语文数学老师都教双班,每个学生都开小灶肯定不现实,特别是这种基础知识极度匮乏的学生,想要提升更是难上加难。同学层面,他的寡言造成了自己的不合群,尤其一些调皮的孩子,甚至有时候起哄或者欺负他,让他原本自卑的心门关的更紧了。 我决定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对他进行开导。正是这个决定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千万不要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像知识传授一样立竿见影。通过教育,有的孩子变化是很明显的,有的孩子信号的接收、转化、反馈却很慢,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发现这个孩子在拼音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步,我也想过放弃,但是更觉得应该改变策略,另寻突破口——小森的爸爸。即使没有时间来校,总能接电话吧?电话接通后,我们认真的聊了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提升策略,比如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地问:碗怎么拼?门怎么拼?你的名字怎么拼?如此以往,先把基础的拼音完成, 五、抹布男孩的春天。这里不禁要感叹家校互通的影响力,小森真的进步了!在之后的学习中,他的成长和进步不仅体现在语文成绩的提升,计算机方面的表现,还在全国NOC比赛中拿到了名次!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因材施教。可能老师一个细小的举动,费不了多少力气的付出,就能让被轻视的像抹布一样的男孩,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