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教育应从小抓起时间:2016-12-16 德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显得重要。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并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一、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老红军和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辛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二、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渗透德育。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三、利用网络进行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必须主动走进网络,填补网上“德育空白”。我们适应学生的特点,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设置了《德育快讯》《网络德育论坛》《少先队之歌》等多个栏目。《班主任之友》中的主题班会、问题学生教育等内容贴近教学生活;《思品之窗》的品德与规范、心理健康等栏目,把网上德育、网络文明、文明上网等热点话题囊括其中;《少先队之歌》《德育快讯》栏目,记录着同学们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公共场所奉献爱心的情况,极大地激发了“我做合格小公民”的热情。 四、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参加义务劳动时,跟学生一起动手,顶着烈日,坚持到最后。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要时刻注意不要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五、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在学生中间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中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作为一名老师,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