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养成教育要落到实处

时间:2016-12-16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匡谈小学 张敏【转载】   阅读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少儿时期养成的”。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

那么我们如何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小学生年纪小,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空洞的说教,反面的嘲笑、讽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讲故事、看图片、现场表演等手段,让学生辨别情节中人物行为的是非、对错,以富有说服力的方式去引导,以生动形象的具体榜样熏陶、.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从形象的教育中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分清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等,激发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厌恶感,产生仿效道德行为的欲望,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 

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学生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如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求学生早上来校时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家长说再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阅读时要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课前课后及时大小便,洗手的时候儿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吃饭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吃饭,能安静进餐,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餐后有条理的收拾餐具,整理桌椅,不挑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安静午睡,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学会爱护图书,保护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户外要注意安全,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玩,要爱护花草,在公共场所不掐花折枝,爱护学校环境。每天,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老师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都是这样的”。

四、家园密切合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长从饮食起居到待人接物,从思想意识到行为方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家长工作。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兴趣爱好、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同家庭环境影响的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配合和帮助,力求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协调一致。在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中,可以找出学生某些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以便于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忽视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我班曾有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的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学生打架到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