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做好幼小衔接 夯实教育基础

时间:2016-12-16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甘沟幼儿园 朱 妍【转载】   阅读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转折的过程,从游乐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过程。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心理、社会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搞好幼小衔接意义重大。

一、突出衔接原则,找准衔接点

1. 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1) 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3)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从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素质准备。

2. 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儿童处的区域不同,入学前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实际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确保衔接顺利进行

1. 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2. 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1)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2)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3)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4)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