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时间:2015-09-04 一、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责任感淡薄,理想信念弱化。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学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在从教过程中应付了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责任感不强,育人意识淡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崇尚个人主义,价值标准注重实用。把物质利益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在物质诱惑面前失去了信念,坚持个人与社会、义务与利益、奉献与索取并重的价值取向。例如,上课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不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甚至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中给“关系分”、“礼物分”和“感情分”,严重损害了大学教师的整体形象。 2.治学不够严谨,缺乏敬业精神。有些教师只注重自己评职称、获成果,重科研轻教学,甚至为了出成果不惜造假、抄袭,学术道德失范,成果经不起考验,严重玷污了高校教师的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缺乏爱心,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一些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少,很难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因而不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一些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上,把教学放在次要位置,无心钻研业务,备课不认真,教案不能及时更新,有些甚至连教案也不编写。 3.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不强。一些教师受不良倾向的影响,言行不谨,在课堂上经常发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不注意自己话语的导向性;有的教师举止粗俗,满口脏话,行为放纵,为师不尊;有些教师因自身缺乏修养,师表意识不强,缺乏自尊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讲课时接打电话,随心所欲,动不动就发牢骚和怨气;随意用参观、看电影等方式代替上课;有的甚至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的同时,却不能身体力行。 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1.高校应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约和激励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师德建设。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具体客观的评价标准、监督约束机制,对师德难以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判断。所以,学校的师德建设要明确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以便教师履行义务和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客观评价,要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地保障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建立系统完备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是师德建设目标和师德建设内容的具体化。师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4方面内容分若干项指标组成,根据具体指标分别进行考评。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师德评价指标体系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细化,列出相应的考核指标,反映教师的师德观念,体现师德规范和善恶标准,从而使师德建设不断趋于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形成师德建设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师德监督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与社会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制度。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认真进行自评;学生、同事和院系领导等分别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最后将各方面的测评情况综合,确定每位教师的师德情况。师德评价应结合学期总结和年终考核同步进行。师德评价的结果在教师晋级、评奖等事项中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通过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新时代教师的师德学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和荣誉感。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职工予以表彰和重奖,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在同等条件下,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要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的知识与学术成果,把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要有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教师要终生学习,勇于创新。要有谦虚好学、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对自己学而不厌,专注于知识海洋,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对学生诲人不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扬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要有这种人格力量,让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规范,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如果教师不能坚守道德底线,影响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代人。所以,我们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师德建设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师德水平,促进师德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