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时间:2008-07-02 2、给学生以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课前预习提问中,我在全体学生的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我说:“这位同学把民事诉讼程序说的得如此准确无误,简直太棒了,大家都应向他学习。”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课堂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沟通中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在宿舍同学都看不起他。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尤其在我们这个特殊的学校,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学生引起了我注意,在课后我发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张小纸条:我能帮你收作业吗?后来我得知他是班上的一个差生,平时沉默寡言但很想表现自己。我就抓住这一点,帮他树立自信心,公开宣布让他收本子,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他,结果他不仅政治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而且性格也开朗了许多,看到他的变化,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乐,我一直认为那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初二政治课程有个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我就多收集些课内外的案例,学生也从身边自己收集,然后在课堂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当法官去破案,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能力,令我更欣喜的是:他们还利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拥有了一支以身作则、热爱集体的、受拥护的好的干部班子,这种课型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这一点从我校上学期开展的“优质课”赛讲和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学研究等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高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