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实课题无法回避

时间:2008-07-08     作者:刘庆军【原创】   阅读

  据专家调查和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的趋势。在大中小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如果他们在生命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问题就会形成,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埋下隐患。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家庭因素

  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家庭主要成员不全,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

  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学校的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遇到事情不会处理,精神紧张、焦虑却不会及时调节,都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社会因素

  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无处不在。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心理健康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有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具有正常意识的人都会关心自己的健康,但却往往只停留在一些粗浅的表象上。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睡眠、营养,却很少关注和深究自己的情绪、个性、社会适应等深层次的问题。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狭隘地指肉体的强健。换句话说,它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国家和有关部门一直都很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些高校和中小学也开设青春期课程、讲座,有的还设立了心理热线咨询电话;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一再被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列入研究课题……但所有这些形式还远远不够,远远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执教多年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大声呼吁,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应尽快编撰专门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并列入课程表,指定专门的教师上好心理健康课,把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正规化,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应当指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变得刻不容缓。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和身心的和谐发展。说到底,这也应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内容。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