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独立做事和思考的空间时间:2015-09-03 爱孩子是我们每个做父母、做长辈的天性,但是应该如何爱孩子,却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明了的。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认识是一定要给予孩子适宜的爱。 第一,亲近自然唤起孩子的天性之爱。 人工地板和草地哪一个孩子更喜欢呢?大家都知道肯定是草地,因为对大自然我们有一种天性之爱。 建园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了10亩地的小农庄园,庄园里的沙、水、草坪、植物、动物都是原生态的。孩子们在田间种菜养殖,捉泥鳅、找蚯蚓;在果园里摘花瓣、吃瓜果;在植物区集体收获大蒜、红薯、豆子;在动物区喂鸽子、养鸵鸟、看孔雀开屏,感受着无尽快乐。 利用周末,我们和家长到农村去寻宝。几经周折把古老的纺花车、织布机、播麦耧、石磨、碾盘、石磙等农具搬进了幼儿园。有趣的是,当这些神秘的物件与孩子第一次见面时竟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这是什么家伙?干什么的?”孩子们冲着播麦耧开始议论:“这是浇水用的吧,看下面还有洞洞呢;是搅拌机盖房子的吧;是搞运输的小推车吧……”有个孩子顺手抓把沙子放进去,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叫:“原来是铺路的!”说着几个孩子就开始推的推、放沙子的放沙子,小家伙们干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 我最欣赏的理念是:孩子要什么,自己去搞定。孩子要想做花环,就得自己动手去种花,就需要到大自然中去育苗、浇水、施肥,等待生长。要让他到自然中去体验、尝试、思考,保持积极阳光的天性。 第二,言传身教激发孩子的智慧之爱。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时,我们总是身心放松;孩子带给我们的往往总是开心。 要让这些天使健康成长、智慧成长,教育就必须回归本色,以人为本。没有教育是脱离环境的,必须考虑孩子身边的社会会带给孩子什么。家长的任务就是做出对大环境的平衡。您就是真善美的传播者,给孩子的必须是不能偏离当下和未来主流社会实际的。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自己该学的和不该学的,而是喜欢模仿和无意吸收;家长必须给孩子正确的、正面的东西,重言传,更重身教,不能教育孩子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而扭过头孩子却看到您随手扔废纸的镜头。 每年秋期入学初,我们总要组织大班学生进行军训。记得去年军训活动刚刚结束,草莓班的姚一小朋友就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老师可辛苦了,昨晚一夜都没睡觉照顾我们,生怕我们感冒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还要关心小朋友!”听了孩子的话妈妈流泪了,我们也流泪了。篝火晚会结束已近十点,等孩子们一个个洗漱睡下后,老师们还要上微信圈给每位家长发一天的活动图片报平安,还要筹备第二天野外拉练的物品。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这就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最好的体现。 第三,重视家庭打造孩子的责任之爱。 家是什么?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是一个最能给孩子安全感、归属感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孩子责任感、意志力的最佳阵地。家庭必须以爱为底色,让孩子在其中吸收爱的能量,同时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人生困境的动力和勇气。 在家庭中,作为家长首先要做人平和,什么事都要以平和心去解决。给孩子有原则的爱,而不是溺爱,更不是以爱之名来粗暴地干涉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带给了我们做父母的再学习的机会,一个人生中真正的学习机会,我们要感恩孩子。因此,对待孩子一定要平和,不要一味纵容,更切忌过于严厉。“再不听话我就揍死你!”这样的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因为这样虽然可能有效,孩子被逼后可能会很听话,但负面的东西更多,他可能已经学会了你的方式,未来也学会说:“爸爸,你再不听话我就揍死你。” 其次要遵守秩序,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各项事务、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规则,比如,过马路,你要走在斑马线上,要红灯停绿灯行。这个规矩很重要,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遵守规矩。 再者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施教。“请帮我让我自己做”是孩子最大的心声,从小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动手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一定要尊重、陪伴、理解、帮助孩子,给他们适宜的爱,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