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文化为学校立魂时间:2015-07-09 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分布在学校不同的角落,文化就像一根强韧的细线,把珠子串成一串。文化那根线虽然很抽象,却把分散的个体联系了起来,把个体分散了的思想、情感、行为联系了起来。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功能所在。具体表现在它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力量,是立校之本、发展之源。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营造学校的人文氛围、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促进人本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文化形态角度看,广义的校园文化应由三种形态构成: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课程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发展之基 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来说,校园环境是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外在表现。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一所学校,走进去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能使人感到身心愉快;到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能使人感到精神振奋。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它们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 学校要尽量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如我校在建设规划中,由于受校园面积的限制,学校一方面提升原绿化区域的品位,煞费苦心地新增景点,打造文化长廊等亮点;另一方面通过在教学楼内添置盆景、合理布局观赏石、人工湖放养金鱼、所有植物都标上名称等措施,努力打造一座美丽和谐、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特色的精致化校园。 学校特色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对象化了的物质形态。除了校园绿化景观外,我们要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让每面墙壁会“说话”,确保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如在校园墙壁、楼道、橱窗张贴校风校训、励志标语、名人名言、儒家经典语录、学生书画作品、温馨提示等;在班级内部配置书橱,设立图书角,黑板上开辟“格言栏”“每日寄语”等。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立校之本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的各项制度应充分体现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校园制度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师生的约束力、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为保证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要均衡配置优质教学资源,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打疲劳战、消耗战,坚决执行各项教育法规条例。如我校先后制定了《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中学生违纪违规处罚条例》《初中学生课堂行为细则》等规章制度,采用学校量管和年级部联管相结合的模式,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确保管理无盲区,无空白。 对于教师管理,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校长、主任职责,以及各功能室管理员的岗位职责。要建立每周校务会议制度、考勤考会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奖励性绩效分配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汇编成《教师手册》,使制度成为学校管理常态。要用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让制度“看守”校园,构建法制校园,使之成为立校之本。 校园课程文化建设是发展之源 校园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课程文化实施主阵地在课堂,这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隐性的部分,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育人目标最终通过学校课程体现,为此学校要结合课程改革精神,进行总体课程顶层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有充分的和谐发展空间,在课程上有自主选择的时空,在学习上有拓展与探究的时空,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要重视开展学生社团创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打造特色名片。如我校将社团建设作为强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逸秀国画社团、雅韵古筝社团、楚汉风云象棋社团、清风月舍毛笔社团、灵艺手工制作社团、逸秀钢笔书法社团、清韵二胡社团、新叶文学社团、民族风腰鼓社团、炫姿舞蹈社团、梦幻田径社团等建设成绩斐然,多次在县内外展示,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我校有1028名社团成员在校内外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校刊《新叶》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特色显著,如今已成为学生、老师和家长特别喜欢的精神食粮。 要加强校本课程建构,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打造书香校园”的治校理念,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强化校本研究和开发。我校目前已经完成了多套校本教材的编写,如传统教育材料《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读本》和礼仪校园建设的《文明在明达》等。校本教材内容应丰富广泛,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量化成适当的课时落实在各年级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由教务处分阶段对教学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检查验收。 文化来自一代又一代人的积淀,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骄傲。建设校园文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整体质量提升、促进美丽校园建设的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路上,我们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