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给儿童最好的童书?时间:2014-11-23 在金波看来,童书出版工作者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才可能热爱儿童。“面对孩子、抒写孩子时,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看到的儿童和一般人看到的儿童是不一样的,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2014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部分获奖图书。资料图片
“儿童至大、儿童优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海飞认为,厚爱少年儿童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兴旺的标志。要给小孩子写大文学,除了厚爱儿童,还要厚待画家、厚待作家,抱团发展,做大做强,为造就经典作品助力,同时加强与国际童书出版的交流。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年出版各类少儿题材的新书4万多种,其中少儿文学读物约占30%,虽然童书出版绝对数量并不算少,但缺乏经典之作。国内精品难以孵化,众多出版社热衷于在国外童书中寻找“精品”加以引进。目前全国每年20%的图书引进版权是童书,其中不乏真正的精品,但也有不少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的跟风雷同之作。“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儿童文学才是大文学。”海飞说。 儿童文学要有爱的基调 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秦文君强调,儿童文学需要焕发美丽。“如何展现文明和艺术的轨迹,儿童文学不仅要为世界展示美丽的图书,更重要的是焕发美的感召,让孩子们受益。”
2014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部分获奖图书。资料图片
一名观众在参观上海国际童书展并拍照留念。
秦文君认为,儿童文学第一要有爱的基调。“爱体现在童书里,就是作家为孩子写书,画家精心为孩子绘图,老师为孩子朗读书,爸爸妈妈陪同孩子共同度过温馨的有书香的童年。”儿童文学是对人类美好天性的捍卫,提供更完美的情感体验。 在新的文学环境下,儿童文学创作面临再创新、出精品、大发展的问题。如何在市场和文学价值之间实现平衡?如何克服同质化倾向,实现不断创新?如何深入儿童心灵,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秦文君认为,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也要有好的评价机制和平台,鼓励深耕,激励创新。“不敢说儿童文学能够改变社会、改变人心,但我坚信儿童文学能够影响社会、影响人心,只要我们的作品能够更干净,它就能带领孩子飞往更美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