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黄冈市模范教师张军旗时间:2014-06-06 第二年,学校分给他班的学生是52人,可是几乎全年级所有学生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他的班。有一个家长非要把孩子送进张军旗的班级不可,还特意买了一袋冰糖,坐在张军旗的宿舍门口,一整天不离开,校长过来劝家长,家长说:“我就是认准张老师了,把孩子交到他手里我放心!”张军旗听到这位家长的一席话,感动得热泪盈眶。校长拍拍他的肩膀,轻声问道:“还走吗?” 张军旗大声回答道:“不走了,这辈子都不离开教育事业了!” (二)终生努力学习,是优秀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张军旗:既然要当老师,就要当最好的老师。 “不走了,这辈子都不离开教育事业了!”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成为张军旗的从教宣言。为了履行这个承诺,23年来,他心无旁骛,一心扑在教学教研上。“既然要当老师,就要当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张军旗甩开膀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教学的研究中。他深深意识到,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社会瞬息万变,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教师,仅仅有扎根教育的决心、奉献教育的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注重积累,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英山师范毕业后,张军旗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先后通过函授、自学的方式获得了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张军旗非常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每次外出学习,他总是坐到第一排,生怕漏听专家的一句话。课间休息时间他也从不闲着,跑上讲台,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面对面请教。有一次居然问得专家做出这样的回答:“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张军旗每次外出学习都能满载而归。他非常注重学以致用,将学习培训中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特色。 丰实的学科文化修养,十分刻苦勤奋的教学钻研和创造性教学方式,他教的语文课,成为学校的品牌课。任教后第一次中考,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从69分提高到89分,获得为数不多的全县教育质量奖。2000年农村中学合并,张军旗通过考核选拔,在上百人竞争几个岗位中脱颖而出,调入实验中学任教。2003——2013年先后七次任初三毕业班班主任,所带的语文课和班主任考核多次获得全校第一名,有三次名列全县第一名,受到县教育局表彰。 1997年他光荣入党。2010年他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他成了全县瞩目的名师,被贫穷拖累的雄狮,终于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学校艰苦淬炼中,凤凰涅槃,长啸高岗。 (三)成为专家学者,是优秀教师毕生的追求 教学科研就像种植试验田,试验田种植的是学生的未来,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教学科研任务。——张军旗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开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满了牺牲的血雨。”1992年,也就是张军旗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学校领导将“中学语文整体能力发展”和“珠算式心算”两项教改项目同时交给张军旗负责。这是两个全新的课题,当时全国范围内涉及这两个领域的也不多,对于他这个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而言,可以说是“老虎啃天,没处下口”。但是面对困难,张军旗丝毫没有退缩,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数不清多少个星期天,他到英山县图书馆查阅资料,如饥似渴地汲取相关专业知识。数不清多少个夜晚,他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后撰写成研究报告,然后通过教学实践验证相互印证。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中学语文整体能力发展”和“珠算式心算”两项教改项目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张军旗被评为“市级实验教学先进个人”。 2008——2013年他又主持学校立项的市科研课题《作文教学中的大课堂与小课堂》和省级科研课题《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他还参与了省重点科研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市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从教之余,他好动脑,勤动笔,常将自己的教学体会跃于纸上。1990年他撰写的论文《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获省级二等奖,2007年论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摭谈》在国家级《语文教学与研究》刊物上发表,2009年编写的教案《三峡》,获市级一等奖,2012年编写的教案《心声》获省级一等奖,2010年他还参与英山县中小学校本教材编写工作,主持编写了八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一书,社会反响很好,此外,他还在业余主编了《中考学王》《黄冈学霸》和《互动王》等十几种课辅读物。资深编辑戏称他为“高分妖刀”。 “教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课堂是教师实现价值的舞台。”——张军旗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主阵地,他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他的教案多次被评为学校的精品教案,2009年,他的教学设计在湖北省举办的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省二等奖。 张军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还总结出了“一钻、二熟、三讲究”的教学方法,“一钻”就是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二熟”就是熟悉学生,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进度,做到因材施教;“三讲究”就是讲究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他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掘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善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把枯燥索味的逻辑推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上张老师的语文课轻松愉快,学得扎实,记得牢靠。几年来,张军旗教过的班级,语文成绩都有大幅度提高。他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倡导教师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张军旗还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他深入到青年教师中间,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他不懈的努力下,英山县实验中学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始终居于英山县领先位置。多年来,张军旗作为办公室副主任还一直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工作虽然繁重,但他一如既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为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他多次参加县课堂评优活动,均获一等奖。1999年、2005年在全市优秀教案评比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 (四)大爱无边,赢得桃李吐艳争芳 张军旗: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但是我是人,因为只有人,才会有爱。 张军旗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他注重全员参与,民主管理。每接手一个新班,他总是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本班的《班级公约》。由于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定的,所以他们也特别自觉地遵守。当然,他绝对不会无原则地放任学生,他对学生既严又爱。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他的严厉能让学生意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他的爱又让学生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无地自容。有一次,自习课时间,班上的四个男生翻墙去网吧,他知道后,十分生气,但他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眼含热泪给他讲述了上网打游戏的种种危害和后果,四位同学深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并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责之深,爱之切”的挚爱之情。从此,四个孩子象换了一个人,刻苦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中考时他们全部考入了高中。 23年间,张军旗无论是在农村中学任教,还是在县城教书,不管是当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还是做办公室副主任,他都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管理与服从的单向行为,而应该是相互信任、理解和监督的双向行为。他把班级管理描绘成“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班主任”这样一条循环曲线,而维系内部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爱心”。他说,爱学生,就是爱学生组成的集体,作为教师就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世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平时无论是教室、饭堂还是操场,常常能看到张军旗与学生交流的身影。教室桌椅坏了,他和学生一起修理,教室玻璃坏了,他买来亲手装好,学生生病,他悉心照料……在他的影响下,班集体同学间团结互助蔚然成风,他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我爱每一个学生,愿做良师更愿成为学生的益友”——张军旗 有人说,“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但在张军旗眼中,成绩从来不是衡量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唯一尺码。对于那些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哪怕花费再多的精力,他也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2005年,班上有一个女学生每次语文考试成绩都在50分左右。为了找出原因,张军旗让这个学生每天跟自己一起吃中午饭和晚饭,利用吃饭的时间跟学生交流思想,挤出饭后时间为学生补课,期末考试,这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一下子提高到了78分。后来这个学生在中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英山县第一中学。 老师的爱是汩汩清泉,滋润着学生童稚的心田。1995年,当时还在英山县红山中学任教的张军旗暑假招收新生时,接待了一个特殊的学生,因为父母双亡,他只能与未成年姐姐相依为命。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军旗当即作出决定,把这个学生当做自己的亲弟弟来看待、呵护和培养。十几年如一日,张军旗承担了这个学生上学很多费用,给了他父亲一样的关怀和照顾。现在,这个学生已经参加工作,经常给张军旗打电话,前几天还带自己的女朋友来看张老师,看望他的“老师父亲”。 这种对学生“父亲式”的关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2008年冬天曾下过两场大雪,碰巧下雨时都是星期日。雪停了,张军旗就在家呆不住了,他担心无人扫雪,星期一学生到校后因为路滑会出现意外。妻子外出参加学习,张军旗就带着女儿来到学校把学校的主要道路积雪都清理干净。而他这种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有同学在给他的来信中写到:“我庆幸初中三年碰到了您。您的诲人不倦,您的谆谆教导,将永远铭刻我心。”还有的写到:“每当我们谈到你,满是骄傲和崇拜。我们会以您为榜样,努力做得最好。” 根深方能叶茂,厚积才能薄发。二十三年来,他曾连续四次被评为英山县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先后五次英山在实验中学暑期教师集训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几乎次次被评为校级模范教师和模范班主任,二○一三年荣获“英山县实验中学第二届明星班主任”称号,二○一○年九月被英山县人民政府评为“英山县师德模范”。二○一一年教师节被黄冈市政府授予“黄冈市模范教师”称号。 “作为一名班主任,无论何时他的班级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如果说辛劳是一种财富,那他就是富有的人。无论严冬酷暑他的身影总是早早出现在校园里。他那爽朗的笑声,将无限的和谐在师生间传递;他那满腔的热情,足以填平师生间无形的沟壑。在他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件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他用诗意的手法精雕细琢。他不像在教书,更像在进行艺术创作。在打造作品的同时,也重塑了全新的自我,孩子们因他而快乐,他因孩子们而美丽。他坚守的不仅仅是一份清贫,一份孤寂,更坚守着师德的崇高,智者的温情,还有那份为人师表的庄严与美丽。”当笔者谈起“感动英山”给予他的这段颁奖词时,张军旗却不经意地说,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都是应该的,因为我爱这份事业,爱我的这些学生,既然选择了从教之路,就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