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要点时间:2014-01-01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 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本课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2.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2)他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4.课文为什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1)答:“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美丽的含义: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人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3.理解句子。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2)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这里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指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好处: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7.*藏戏 《藏戏》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强烈表达作者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文章还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试比较《北京的春节》和《藏戏》这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内 容 介绍节日习俗 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表达顺序 以时间为序 以事物不同方面为序 表达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比喻、反问、 象征、夸张 (生动形象说明事物) 语言风格自然、朴实、京味浓郁 丰富多样、生动传神、具有文学色彩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主楼。 9.*和田的维吾尔 《和田的维吾尔》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用是突出了维吾尔的豪气与乐观,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文章出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反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