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流师资才有学生卓越发展时间:2018-07-1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学责任与担当④ 学校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我校近年来一直努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学历、高专业水平的优秀师资团队,为学生的卓越发展领航,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教师的待遇在行业领域里不具备竞争力、教师地位有待提高,等等。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目前基础教育在优秀人才引进方面的确做得还不够,一些“瓶颈”还难以突破。 “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教师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提出的“从游说”——学校犹水,师生犹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在如今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大鱼”来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我认为有两个着力点:一是提高教师物质待遇,二是保障教师价值实现。 一方面,用高薪和其他福利待遇吸引高水平人才投身基础教育事业,让最优秀的人教育下一代,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目前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依然是不争的现实,长期下去,基础教育将成为“价值洼地”,于国于民都不利。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迫在眉睫,我们应当争取让每位教师都能不为物价和房价所困,让每位教师都能更加体面地教书,让每位教师都能静心育人,潜心研究,享受教育生活。 另一方面,要在高端学术和一线教学之间搭建桥梁,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只有一流的师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合一流师资发挥作用的软环境、软机制,因此要打通高学历高水平教师的发展通道,才会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新入职的教师大多都是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硕士和博士,他们一般都具有扎实的研究功底和能力。学校的任务是真正挖掘和释放每位教师的专业学术力量,让他们在三尺讲台一展研究所长,有所建树,成就感自然而来。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使用他们,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让他们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才能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除此之外,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输送一线教师的主要渠道,因此一定要把好师范教育的源头关。在对师范生的培育过程中应兼顾学术性与师范性,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师范专业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听”中学,更多的应该是在“做”中学;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教育经验。另外,师范教育绝不应单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探索“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反思体验、教学问题研究等相关训练都至关重要。 兴校之道,始于人才,广大教师无疑是教育事业中的“灵魂人物”。因此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来。我们理应优先改善教师的各项待遇,让教师职业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朱华伟 深圳中学校长。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创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