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效课堂及其教学评价的思考时间:2018-06-29 作为教师,谁都希望上课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走神、不开小差,勤奋好学,自己的学科教学成绩好;作为校长,谁都希望教师水平高、能力强,课堂教学效果好,自己的学校升学质量高。山东杜朗口的老师和校长做到了。当前,我市义务教育正在开展学习借鉴杜朗口经验,实施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的研讨与实践活动。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得力之举,本人参与了这项活动,下面就高效课堂的理解与教学评价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请大家批评。 一、关于高效课堂的理解。 1、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应该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相当高的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2、高效课堂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有效课堂、低效课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更高境界,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人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简言之,“高效课堂” 就是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 3、高效课堂是克服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讲究轻负担,低消耗,高效率,优质量;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做到了“多、块、好、省”的课堂。 4、高效课堂应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教学时间使用充足,既没有虚度,也没有挤占;二是人力物力投入恰到好处,没有浪费,;三是知识落实与能力训练到位,没有缺憾。 5、高效课堂应该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学生要动起来;二是课堂要活起来;三是成绩要好起来。即学生人在课堂、心在课堂、眼、口、手都在学习上;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考分、班级、学科的考分高起来。 二、关于高效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两个环节四个方面,即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个核心环节和教师教学常规评价、教师综合考核评价,学科成绩考试评价,学生素质发展评价四个方面。实施教学评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讲究客观性。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依据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工作实际,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参入个人情感,不能弄虚作假,要尊重客观事实,凭真实的、准确的数据或材料说话。 2、要讲究整体性。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环节的评价、教学手段的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特色的评价等等,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 3、要讲究科学性。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更要符合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既要看学生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又要看学习活动参与的数量、广度、深度,既要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表现,又要看学习的体验与收获等等。 4、要讲究指导性。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迅速及时的,具体明确的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5、要讲究多样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有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有单项评价、综合评价,有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等。 6、要利用其功能性 利用评价的导向与引领功能,促进教学沿着素质教育方向健康发展;利用评价的强化与竞争功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评价的反馈与咨询功能,为教学管理提供准确的决策参考;利用评价的鉴别和选择功能,为师生的发展和业绩奖惩提供依据。 7、要把握其关键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平铺直叙多、情景创设少,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按部就班多、自主创新少的低效课堂,必须把握课改时期的几个关键点。 一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培养兴趣,使学生“爱走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的兴趣越高,那么活动效率就越高,而且不易产生厌倦疲劳。反之,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时,就算通过意志的努力去做,活动的效率也是很低的,也不一定能够做好。 二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关注情感,使学生“爱接近老师”。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谐的和富有情感与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给学生营造坦诚交流的空间,民主和谐的气氛,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真实的世界,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坦诚交流。老师走进学生内心深处,成为他们的严父慈母、良师益友,让他们爱上你,崇拜你,愿意接近你。 三是注重落实“基础”,使学生“爱这门学科”。人的发展其实就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其中知识是促进人发展的基础,如果离开知识这个基础,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有足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又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对教师所教学科学习的积极态度,主动去获取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了足够的体验和收获,使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逐渐爱上这门学科课程。 四是注重高效,使学生“爱自己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做到立足现在,着眼将来;立足课内,着眼课外;立足学校,着眼社会;立足有师帮教,着眼无师指导;立足理论学习,着眼实践创新。要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受教育者主体性培养的规律,是教育者有目的的引导受教育者掌握人类的基本知识,经过领悟与运用、内化与外化,促进个体社会化、主体性的提高,成为社会发展的后继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灵魂,锻炼其精神,优化其情感,“授人以渔”,给学生以终身受用的东西,懂得自己学习。 五是注重实际,使学生“能继续学习”。义务教育是国家免费的基础教育,是否是高效课堂还要看学生能否获得扎实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否通过国家组织的升学选拔考试,能否以不可辩驳的教学效果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这更是打造高效课堂,做学生欢迎的教师,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