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湖北省优秀化学教师张立新时间:2014-06-15 在爱和超越中享受幸福
当我走进英山实验中学这片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耳闻目睹有关张立新老师的话题,不由对罗曼·罗兰“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这句话由衷的赞叹。 “最好的教育像作根雕:从土里把枯树根挖出来,除去朽烂的部分再细细观察,从木材的姿态质理作计划,怎样既发挥我的创意,也发挥他的长处,雕成最美的艺术品。所以下的刀不多,却能有最好的成积。至于那些不看材质,只想把每块木头雕成一个模样的老师,教书的功夫大,学生的损伤多,死板不变,勤苦难成,只能算个教书匠”。早就有采访张立新的冲动,今天得以成真,采访之前我根据需要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面对我“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提问,张立新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而又令人震撼的话。
从教23年来,他从青涩懵懂的年轻教师成长为如今富有经验的中年教师,他一直在践行着自己“做杜威式的教师”的誓言,并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每一届学生都视张老师为良师益友,并引以为荣。教师节的清晨,留美的学生从遥远的美国打来电话,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远在北京工作的女生遇到了情感上的困惑,会发电子邮件向他倾诉;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在他的博客上留言:“有张老师的初中三年,是多么宝贵和幸福。”现在的学生有了青春期的烦恼,也在QQ上跟他畅所欲言。多年来,很多学生家长为了感谢张老师对子女的辛勤培养,给他送去一些土特产,都被他拒之门外;一些家长在子女考上大学后去请老师赴谢师宴、送红包,他也总是婉言谢绝了。病愈的小杨同学、化学成绩较差的小彭同学要求他利用周末帮他们补化学课,张老师愉快地接受了请求。补完课后,他们的父母要给曾老师酬劳,可他却说:“要钱我就不会来补课。”他总觉得“心安茅屋稳,理得菜更香”。许多学生动情地说:“张老师,我们一辈子忘不了您,您不但给予了我们知识,也教会了我们做人。” 自从接手班主任工作,张立新就开始认真思考并努力摸索着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手段,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他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有三种境界:人治治班、条例治班、文化治班。他尝试通过文化治班达到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治班就是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形成班级的一种整体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模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和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使班集体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和谐的“家”。 张立新常常在想:“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他觉得最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和慈母般的人格魅力,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火热的爱心,一切都无从谈起。爱是一种能力,宽容是一种美德。在张立新眼里,他的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曾经他带的班里有一个同学因一点小事和外班一个学生闹矛盾,后来发展到各自找帮手大打出手,影响极坏。在学校征求班主任处理意见时,他极力说服学校把他的学生留下了。后来发展的结果是:被开除的那个学生进入社会后偷盗、打架,最后沦为犯罪分子,留下的那个学生考上英山一中。这件事时时提醒他: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讲究宽容,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特别是处理上要宽容,促成学生的自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要靠制度来保障。 张立新的班级实行值周班长负责制。值周班长起初由班委会成员担任,后来发展到由小组组长,再到每个学生轮流担任,每周一人。班级一周的工作全部由值周班长督促班委会成员根据自己的分工来落实,并写好《值周日记》。一周满了,值周班长对一周的迟到、请假、缺课、以后改进意见及好人好事等情况在下一周周一班会上进行点评,班主任和班委会根据值周情况做出公正的奖惩。让同学轮流担任值周班长,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平台,班级的荣誉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说教。值周班长制也调动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热情。 在连续20多年的初三化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张立新培养出了全市文科第三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冯颖钰等大批优秀学生。辅导竞赛特别突出,他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竞赛2009年全黄冈市前十名中,他的学生占三席;2010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占全黄冈市的六分之一。由于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2010年,他被评为英山县优秀班主任;2012年,他被授予“湖北省优秀化学教师”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