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黄冈市模范教师张军旗时间:2014-06-06 人伴贤良品质高 淡泊名利铸师魂
“人是要有所追求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须毕生致力于追求。我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 ——张军旗
(一)从事教育事业,是我今生最正确的选择 在英山实验中学有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语文教师,每当他结束教学后,学生们常常为他缜密的推理、精辟的讲解和神采飞扬的授课风范所折服,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喝彩。他就是黄冈市模范教师张军旗。 1991年,张军旗中师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正当张军旗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大队书记领着几位乡亲和几个一身泥巴的孩子来到了他家,恳切地对他说:“军旗啊,我们山里人吃够了做‘睁眼瞎’的苦!如今你在咱村也算个‘秀才’了,大伙儿都希望你能留下来,教本乡里的娃娃们念书,你肯不肯?娃娃们可耽误不得啊!” 面对大家的恳求,张军旗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原来,父子岭由于地处偏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有的村庄甚至连电也没通上,被戏称为英山的“小西藏”,调进来的老师吃不了这份苦,都先后通过各种关系调走了。而离这里最近的一所中学也远在11公里之外。“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些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最后,我还是决定先留下来干几年再说。”然而,令张军旗没想到的是,因为这“一念之差”,教书育人竟成了他一生的事业。 带着满腔热情,张军旗来到了父子岭中学。踏进校园,他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坑坑洼洼的路面,低矮破旧的瓦房,杂草丛生、柽柳遍地的校园,还有一群教师不像教师、百姓不像百姓的人投来的满含怀疑的目光。矗立在校门口的一根弯曲的朽木,挂着似乎上世纪60年代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上课钟,仿佛一个巨大的问号,直插苍穹,在拷问张军旗善感的心灵:你准备好了吗?教学条件的简陋无法想象,它就是电影《凤凰琴》中的山村学校的原型——“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 “难道真的要一辈子呆在这里吗?”张军旗不是没有动摇过,一想到以后自己要在这样一个地方工作、生活,他也有过一段时间的踌躇,促使他最终下决心留下来、干下去的是他的学生。为了脚下这块土地不再重新耕织着无知和愚昧,不再重复着萧瑟和落后,他愿意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既来之,则安之。张军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然而,真正走上讲坛,张军旗才发现,这块讲台,不止三尺。第一堂正式课,是张军旗永生难忘的记忆。师范毕业时,他曾经在英山实验中学实习过,凭着在学校里扎实的积淀和努力的学习,张军旗获得了那一年的优秀实习生。但是当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真正面对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张军旗仍然是紧张的、忐忑的。是那些淳朴、可爱的学生,他们信任的目光、对知识渴求的眼神分明给他传递着好奇、信任和敬佩,让他刻骨铭心,给他撞击和力量。从此,他把努力读书,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誓愿,升华为努力教书,给这些山里娃搭建知识改变命运的平台,给他们插上放飞理想的翅膀。 农村教学有很多不利因素。麦收、秋收农忙的时候,家长中午忙得顾不上孩子,张军旗就把孩子们留在学校里,中午给孩子们做饭,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午休,他还自告奋勇把学生的午休管理全包下来,每天中午在各个教室之间巡回护导。下午放学,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他就主动留下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一年的期末统考,张军旗班所有统考科目成绩均列全乡第一名,在全县也是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