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黄冈市优秀教师杜美香时间:2014-05-16 行走在理想教育边缘的卓越使者
【人物语录】“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也许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只能永远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也许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但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 杜美香《杏坛随笔》2006卷,秋收本摘录。 杜美香老师常说:“人的大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火把,教师的作用在于用科学、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达到‘自燃’的状态。”“教室是这个世界上最宁静的地方,学生是最纯洁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都应该成为心灵自由、精神愉悦的幸福者。”“人在一起不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
【关键词】从教23年,对于教师,她心中从没动摇过,每一次送往迎来,每一次挑灯夜战,自己的汗水总会流到心田,浇灌出美丽的幸福之花,让她的心中充满了喜悦,这便是她的人生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形成了“依托学科优势和学科融合,创设生态化课堂教学方式;通过阅读经典,渗透德育,借助学科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风格。 通过以研究的思路从事教学,教师才不是所谓的“教书匠”而是有思想、有见地的老师。而这种长期的研究一旦固定为教学习惯,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带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还能够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成长,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档案】 香香,我们爱您 当初曾经不喜欢语文课上学习 听说读写做题背诵全是老套把戏 自从您来教我们,一切变了滋味 语文课堂成了享受,我们喜欢您 喜欢您的真诚笑脸还有热情洋溢 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喜欢您 我爱香香常卖萌,简直就是传奇 文言词语到您嘴里吐出成了故事 我爱香香没脾气,来去不用拘礼 心里话儿当面说,师生没有距离 香香我爱您,为您欢天喜地 人格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香香我爱您,同命运共呼吸 为实验中学刷新佳绩 学生爱着您,祝福老师节日如意 学生爱着您,携手共进再争第一 这首歌是杜美香老师收到的特殊的教师节礼物。2010年教师节上课前,九(9)班的姜李一同学突然提议要唱一首歌,歌词是自编的,曲调借用《北京欢迎你》。这首歌的名字叫《香香,我们爱您》,“香香”当然就是指杜美香。杜老师在给记者讲述这件事时,语气中满是珍爱与自豪。她说:“在学生面前,我永远年轻;他们喊我香香,我乐于接受;学生给我这样的礼物,我非常知足;也想以歌词为激励,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竭尽所能,奉献爱心,做一名称职的好老师,做一名学生信赖敬仰的好老师。” 在学生眼里,杜美香老师勤勉、尽职、负责,对学生关爱体贴,对教学精益求精,在学生管理上,更是彰显学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在杜老师眼里,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心灵和谐、平等地“对话”。在“对话”中,如果掺杂了高与低、大与小、强权与服从,这种“对话”势必会导致“话不投机半句多”。而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往往会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杜老师喜欢和学生聊天,在聊天中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喜欢用短信的方式和学生沟通感情,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气急败坏地批评,而是通过心灵交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并形成意志品质。 2010届九年级(9)班的祖廷钰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太稳定,总成绩不很理想,杜美香经常表扬、鼓励她全面发展。最终,因为语文成绩的拔尖,这个学生以625分的总成绩考入了黄冈中学。“我在学校把我的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毕竟我的年龄和他们的父母相当,很多学生也会在课余来办公室找我倾诉或聊天,完全没有距离。”杜美香说,很多学生会因为压力、生活以及思想问题找到她,向他倾诉。而她,也会像姨妈一样倾听着、支持着她的学生。1995届学生付萍曾在贺卡上这样赞美杜老师:“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而我要说,您是早晨第一滴露珠,滋润我心灵的花朵;您是黑夜中最亮的火把,点燃我心灵的火种。当我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我要真诚感谢这晶莹的露珠、这奉献的火把,是您给予我生命的辉煌。谢谢您!最让人尊敬的‘香儿姐’。” 烛光无际展赤诚 “不欲高歌向碧空,只愿低语向蒙童,一支蜡烛光无际,散入千门万户中。”正如这首小诗所写,杜美香老师深爱着教师这一职业。 记不清有多少个黄昏,她与学生促膝长谈,天边的晚霞映红了师生的面庞;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她在灯下给学生写信,笔端的真情滋润了年轻的心灵;更记不清有多少次与家长恳谈,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多少父母的内心……杜老师深爱着三尺讲台,爱着她的每一个学生,爱着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有爱,她曾带着年幼的女儿在寒风凛冽中和学生一起晨练;因为有爱,十多个中秋节都和留守的学生一起度过;因为有爱,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阅读、写作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正因为有爱,杜老师总是对学生的问题明察秋毫,解决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她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她用宽容大爱、正身育德诠释着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杜美香参加工作23年,做了15年备课组长。她对工作的热情、执著和投入也深深地感染着同事。杜老师常说:“人在一起不是集体,心在一起才是集体。”“幸福是一种感觉,相聚是一种缘分。”在杜老师的带领下,她的备课组,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各项活动异彩纷呈。杜老师充分挖掘每个同事的不同特点,让大家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学会欣赏,获得灵感,感受职业的幸福、团队的力量,从而更具实效性地提升育人能力。 杜美香老师是2000年由乡村中学调入实验中学的,刚来就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复杂,少数学生对乡下来的老师甚至有些排斥。杜老师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起早贪黑,找学生谈话,与学生交朋友。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个班语文学习才进入正常轨道。由于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一年的教学考核,杜老师成了年级的“展示专业户”,起初对她抱怀疑态度的孩子,毕业时那种依恋不舍、水乳交融师生之情,让同事心生妒忌。 走进杜老师的教室,感知她的授课特征,印象最爽的就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鼓励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求异个性与创造品格。 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互动是杜美香课堂教学的鲜明特点。她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从思想、感情、心灵和个性上解放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争鸣,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类生动的教例,在杜美香的课堂上以及在《鸡鸣文学》学生作文集中选入的真是太多了。一次,综合探究学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作家是以讽刺的漫画笔法描写三仙姑形象的,师生们对作家的精心观察和传神刻画十分赞赏。但有个学生站起来,却说出了一番不与人同的见解:“三仙姑固然有可笑的丑陋的一面,但应看到她也有可悲可悯的一面,她给人算命的本意不是为了骗人,只不过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已”。杜美香听了很赞赏,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争鸣,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人物的独特理解。还有一次,课外学习杨朔的《香山红叶》。也是在师生共同称赞杨朔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时,有个学生站起来对作家的创作模式提出了质疑:“杨朔写看日出,看不见;写看红叶,看不见;写看海市蜃楼,还是看不见。许多文章都这样写,这不是落入了创作的套式吗?”杜美香表扬了学生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权威的可贵品格,并组织两种不同意见开展争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品格。杜美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一颗红心,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是杜老师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蓝图。“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杜美香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点燃了一支不灭的红烛! 绿风染尽千层叶 春风能解冻,夏风草木熏,秋风杂秋雨,冬风似虎狂,四季的风唯有春风能唤醒沉睡的万物,催开经冬的百花,送来生命的气息。好的教育不就如同春风吗?教师用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温暖每一个孩子,唤醒并激发孩子心中的真善美,使孩子们的生命因教育而异彩纷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生机盎然,“lvfen ai(绿风 爱)”意为教育要像春风那样用柔和的爱溶化坚冰,染绿枝头,给每一个孩子带来生命的春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生命的春天里播种、发芽、开花,这样的教育是符合孩子身心成长的教育。 杜美香认为:无论是欣赏、爱、培养合格公民,还是潜能生教育、开放式教育……都是为了使学生(未成年人)健康发展;无论是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和实践,还是骨干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是为了既使学生健康发展又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借助科学的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即“陪伴成长”。 与大多数优秀教师“一炮打响”不同,杜老师是在匀速运动中“磨”出来的,她认为一个好教师应当“博”一点,“杂”一点。在她的空余时间里除了做家务就是阅读,而且是那种“取法乎上”的高层次阅读,就能够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在她看来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以外的文学书、美学书、经济书方面的都要读。如果说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的话,我们不从整个文化来窥观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种彷徨状态,所以要读各种高层次的书。她的“读教相长”的杜氏理论令人玩味,人都说“教学相长”,她却说是“读教相长”;人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她却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她眼里,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老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因此,她养成了读书而能思考,思考而能动笔的习惯,她的教学论文先后在《班主任之友》《文学教育》《学习方法报》发表《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 》、《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 我的“减负增效”经》等教学论文,是《学习方法报》的高影响实力作者。 谈到备课的话题,她特兴奋,她说:备课,我有了“三步曲”:第一步,“有它(教 材)没我”;第二步,“有我有它”;第三步,“有我没它”。上课,我有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形动”,即千方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第二 境界是“心动”,即用我的真情打动学生,刻意创设特定的课堂情感氛围;第三境界是“神动”,即把我的观点变成学生的思想,进而导之以行。 在课堂里,她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快乐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力量”,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效应,让学生趣味盎然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拥有一个“课始乐已生,课中乐正浓,课后乐犹存”的快乐情境。 23年来,杜美香在数千学子的“陪伴”下成长着。如今,她作为的学者型教师,一个不忘情趣的赶路人,政府和人民没忘记她,她先后获得了“黄冈市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黄冈市优秀监考员”“黄冈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让杜美香老师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教师工作的感情,她选择了“幸福”。杜美香说:“教室是这个世界最宁静的地方,学生是最纯洁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都应该是心灵自由、精神愉悦的幸福者。如果我的心像开满了花的树,那幸福就是枝头盛开的张张笑脸,而它的土壤就是那三尺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