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记英山实验中学省级骨干教师、黄冈名师 郑烈山

时间:2014-07-23     作者:段伟【转载】   来自:英山教育网   阅读

平凡孕育伟大 奉献彰显师德

 

人物语录

选择教育不是选择利益,而是选择价值。

我们应当努力创造并且能够创造这样一种教育生活和学校文化,让生活其中的人时时刻刻地受到它的养育,让教育有更多的内化,留下更多内心的痕迹。

客观,是一个发言者的尺度,也是听众应该秉持的标准。尤其是当今社会,各种利益纠葛其间,各种面目的代言乱花渐欲迷人眼,更需要单纯且直言的学者。如何断定一个人的发言是否存在私心,不但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以及给社会带来了什么;不但要看他现在做什么,也要看他过去做了什么、未来会做什么——而时间会给出最客观的评判。

学校不仅仅是大楼、大树的地方,还应该有大爱,有大师。

 

 

让亲友同事都不解的一个决定

“放着好好的重点学校,非要到大山里去支教,你是不是太傻了?”“别人都抢着往城里调动,到更好的地方发展,你却要到山里支教,你是怎么想的?”伴随着郑烈山老师进山支教的决定,一个个质疑迎面而来,郑老师坦然地微笑着,并不作答。郑烈山原本是英山二中的化学教师,学校离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环境好,待遇高,他为什么要去50公里外的大山里任教呢?

一个人的决定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1997年,作为化学学科骨干教师的郑烈山带领六个支教教师到张咀中学支教,当时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围着大山绕来绕去,来到了大山深处的这所学校,看到的是只能在电视里才看到的场景,学生很少,但是当时,看到这些质朴的小脸,求知若渴的双眼,郑烈山的心好像是被什么触动了似的……

支教不是体验,更不是为获得别人表扬和赞美的表演。他们支教六人与当地师生一起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冬天扫雪,夏天除草,冬去春来,他所带领的团队总是早晨先起床,晚上后灭灯,精讲讲练,埋头苦干。支教生活很辛苦,但他们六人也收获了许多同龄人不曾有过的宝贵财富。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着他们。土坯墙、土地面的一间平房,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着他们。与适应环境相比,更苦的还是工作。他们六人一直坚持“有工作抢着干,没工作找工作干”,每隔半个月他们才能拖着疲惫、饥饿的身体回到城区,想一想真的挺苦,不过“尽己所能为支教学校做点儿事情”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一直支撑着他们。这一年,他们第一次对“大山里”有了真切的认知,对国情有了深入的思考。在张咀中学生活工作的10个月里,郑烈山有近一半的时间在感冒中度过,发炎的嗓子一天都说不出话来,但是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他会扯着嗓子让最后一排的学生都要听清楚,这是一个老师的责任,是让他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的大学教育所不能给予的。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