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时间:2014-05-01 我国正处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不但要求当代体育教师要掌握好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体育教师寻找新的途径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能力,实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语言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力的语言,能够充分感染学生,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既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然而,有的体育教师对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这方面也是我们体育老师的弱项。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变现状,逐步掌握语言技巧,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艺术的作用,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仅就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1. 体育教学语言的分类 体育教学语言主要分为两大类:口语语言(ORAL LANGUAGE)和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 1.1 口语语言(ORAL LANGUAGE)是指口头表达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用语情境和目的,把教师的口语语言分为教学语言、教育语言和交际语言。 1.2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体育教学中除口头表达的语言之外的,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肢体语言主要有动作示范、面部表情、眼神传递和打手势等。 2. 体育教学语言的特点 2.1 体育教学语言具有赞赏性。有一位美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等到别人的赞赏。”我们满足了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我们想去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就会是无穷无尽的。他们青春亮丽,朝气蓬勃;他们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性格内向的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活泼可爱;成绩好的有能力有特长,成绩不好的不轻言放弃有恒心。那怕是学生有了错误,只要教师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批评学生也能做到“不苦口的良药利于病,不逆耳的忠言利于行”。 2.2 教学语言具有评价性。体育教学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比较频繁,经常采取肯定的或否定的语言来加以评价,不断给学生反馈信息,这无疑是很必要的。但是一味采取斥责的口吻,以急于求成的态度或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去评价学生,则往往会适得其反。这里的关键是不论肯定正确还是否定错误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并抱有极大的信心和耐心,这样做就能起到强化其学习动机的作用。相反,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2.3 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启发性的语言能启迪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情趣,使学生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当学生自身还没有产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时,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性的讲解激发学生形成“愤”的状态。当学生有了潜在的学习需要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地把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变为活动状态的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愤”和“悱”的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通过教师有启发性地讲解来达到。如:当学生遇到疑难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可以用语言启迪学生思维,使之豁然开朗;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调变换或用眼神、手势示意等肢体语言的暗示,使之调节情绪,化解矛盾。如果能进而辅之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就能发挥更大的启发作用。 2.4 教学语言具有安全性。温和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关爱的心情,都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这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的重要前提。反之,学生就往往会焦虑、恐惧,易造成不良心理反映,尤其是体育学习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极易产生恐惧情绪。常见的现象是:跳箱不敢跨,而且因一个人害怕,往往会蔓延到其他同学,出现恐惧心理上的“多米诺”现象。即“新兵怕大炮,新运动员怕强手”,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了安全感,就可以克服恐惧心理,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 3. 体育教学语言的使用 3.1 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浓厚鲜明的感情色彩。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的用语要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要具有积极深刻的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失败时,可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在他们为失败而痛苦时,可亲切地对他说:“废铁之所以能成为钢,是因为它们能经得起冶炼!”成功时,可微笑着对他们说:“付出的过程有点苦,可它结的果是甜的,不是吗?”骄傲时,可严肃地对他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受伤是难以避免的。对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见面后轻轻地问声“你的伤完全恢复了吗”这一简单的问候语,会使他们心灵上感到温暖。 3.2 体育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简炼准确的语言特征。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科学准确合理的应用语言,对整堂课的教学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精讲多练,就是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述准确的技术概念。在讲解中,对运动概念的确切含义和应用范围的表述要做到简炼准确,恰如其分。比如,在进行途中跑步教学时,涉及诸如前蹬、后蹬、前摆、后摆、扒地、步幅、步频、节奏以及关节、呼吸、用力等概念,为了讲解得准确无误,就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抓住关键进行讲解,途中跑的关键是后蹬,而要后蹬充分,必须把握好高抬大腿、积极扒地和充分蹬直等“三关”。这样的讲解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讲清概念。 3.3 体育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是指语言要符合抽象思维的规律和形式,并且结构严密,思路清楚,经得起推敲。如果教师的语言前后矛盾,就无法科学地讲清教学内容并概括出动作要领,还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3.4 体育教师的口语语言艺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注意口语语言艺术的应用,就一定能把体育教学搞得活泼生动、轻松愉快,就能吸引和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能让学生充分感悟体育语言的文化含量,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应有的娱乐功能,最大限度地领悟体育的无穷魅力。 3.5 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对学生行为举止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体育老师潇洒、漂亮、完美的示范动作和教学过程中乐观、自信、开朗的性格特点,以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等,这些特殊而良好的形体语言,对学生行为举止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体育老师在平时坚持练好基本功,强化专业训练,提高自示范动作的水准,并注重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新课程改革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语言艺术的应用只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小片段,但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积极探索,正确地应用语言艺术,就一定能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