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时间:2008-07-08     作者:山西寿阳一中 解海红【原创】   阅读

  音乐作为美学教育和艺术科目的代表,在现代教育以至未来的教育中,将越来越显出它的特殊功能。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在他的六种教育科目中把“乐”列为第二位;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阐述了音乐的重要性,他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学,二是文学,三是音符。”由于音乐有直接叩人心灵之窗的功能,它能直接而迅速地影响人的情绪,所以必然会在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引起反应。音乐除了美育功能外,还能开发人的智力、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高尚品德、使人身心健康愉悦。

  作为中学的音乐欣赏课,学生不应只了解一些浮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去理解作品、感悟作品,从而引起情绪共鸣。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一、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知力,首先要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学生应通过音调、音色、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感知和认识声音,通过旋律、和声、各种人声、个类乐器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二、培养学生视谱能力

  学会识谱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不能只讲不练。欣赏课中每节课的音乐主题要求学生掌握,教师在教唱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了音符时值和高低音后让学生独立视谱,不要带唱,如有困难的地方要重点指导、纠正,不然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使学生无长进。教师可以在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段落后,重点指导、难点突破、独立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的欣赏过程实际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感情的体验过程,又是欣赏者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欣赏者的情感与作品蕴涵的情感相吻合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音乐欣赏。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音乐教法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刻的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出创造性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情感体验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随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想象、去创造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a) 营造创造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在课堂中教师要提供一种良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创新,让学生自由大胆的积极思维。如:欣赏某个音乐片段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构想自己听了音乐之后所想到的画面。由于学生个人经历、知识丰富程度、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想到的画面也会各不相同,不管学生想到的是什么内容,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敢于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才会在这种氛围中大胆的表现。

  b) 创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运用亲切、温和的口吻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课堂气氛温暖和谐,这样学生从心理上愿意和教师接近,能放松情绪,使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从而才能激励他们的防上发散思维和创造性。

  c) 提倡学生大胆讨论。教师应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发现、探讨,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不断讨论中拓展思维,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和表达力。

  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合作精神缺乏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缺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明确合作任务、把握合作时机、加强合作指导、注重合作评价。如教师可指定出合作计划:1、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和任务。2、组成研究性小组。3、安排交流讨论的材料,承担相关讨论任务。4、小组成员各自交流学习成果。5、写出总结及评价报告。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通过合作,可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提过合作,可使学生了解合作个体服务群体的关系;提过合作,可使 体验到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相帮助的高尚情操;通过合作,可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个性化为培养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自觉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使学生大胆的表达情感,从而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发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