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古诗教学“三趣曲”

时间:2014-04-26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四方小学 钱丽丽【转载】   阅读

    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授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授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名句着手,设疑激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方式,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教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授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课中“持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学生的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教古诗时,教师不妨抓住学生思维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方式,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授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10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授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再如教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根据它抒情性较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改编原诗,使之成为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课末“增趣”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