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构建学校“幸福课堂”

时间:2014-04-26     作者: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振龙【转载】   阅读

    福建省建瓯市川石中学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学校的“幸福课堂”。学校改变学生、教师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功底也从锤炼演讲与表述方面转化到对学生的启发和点拨上。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首先,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组织全校师生到离学校有一段路程的河滩上采集鹅卵石,分班级在学校运动场一侧建立一条100多米的“健身路”,让同学们切身体验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铺路的快乐和培养坚持锻炼的毅力。其次,把晨会活动制度化。每天晨读前用5至10分钟由口语优秀的学生讲一则精选的、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让学生时常怀感恩之心,懂做人之道,培养学生阳光的人生态度,通过人人写感言,“我和晨会”征文暨演讲活动,让同学畅谈感受、感悟,进一步美化、净化心灵。再次,是不断丰富寄宿生的寝室文化。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全校师生置身于整洁优美、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气氛之中,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约束了自己不符合教风、学风、校风的行为,又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树立了“我为川中争光,川中为我增色”的高尚思想境界。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明白课堂是他们学习的地方
    川石中学首先在课堂上彻底打破来自教师方面的禁锢,教师只能以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然后小组围坐,四面黑板,随意书写,自由交流,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交流,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在这种心态下激发出来的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自学,有了真实意义上的“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他们还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说,不在于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或模式,而在于如何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追求着“无招胜有招”的更高境界。
    在川石中学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参与学习与交流的积极性也特别高。答案的核心是只有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真正作了主,才会从心底里认同“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这个道理,这胜过家长和教师的千百次说教,为责任而学习,这应该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当把学习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后,学生在用心地学习中获得了成功与快乐,进而激发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在学科之间激起一种良性循环。有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原先只是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现在则对每一门都很喜欢了,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均衡发展,为兴趣而学,这应是学习的第二动力。当然还有一些细小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如展示这个环节,就唤起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渴望得到同伴赞许和尊重的欲望,为了胜过别人,展示一个良好的自我,之前要投入加倍的精力去学习,去查找资料,去准备发言。而在这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另外,氛围的促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的孩子就认为,想偷懒、玩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想法,但看到同学们都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自己也就不好意思了。总之,当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家长、教师、学校等外在因素,而是来自其自身的内驱力时,其学习效率就会产生爆发式的提高,甚至成为“井喷”。
    三、转变教师观念,是课堂改革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
    川石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暂时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如此之小的“单位时间”,“群体参与”的层次,“大容量”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的“周密部署”、“即时点拨”,以及“临场应变”、“即兴发挥”都至关重要。这样老师“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不复存在了,教师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舒展英姿,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一直以来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更多着重于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往往忽视了。川石中学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突破口,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为切入点,全面构建新型的书香校园文化,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