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语文情趣教学经验分享

时间:2014-04-19     作者: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 叶莉莉【转载】   阅读

——以《雨点儿》为例谈低段语文情趣教学

    情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点,在低段语文学习过程中,情趣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以情感为依托,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在教师富有情趣的艺术诱导下,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一上《雨点儿》教学,谈谈个人教法。
    一、选择具有情趣的教学方法
    教材中富有情趣因素的“点”挖掘出来后,尚处于原生状态,犹如待加工的玉石需经过打磨和雕琢才能呈现出耀人的色彩。从《雨点儿》教学中,我处理情趣点采用这几种方式。
    1.揭题导入——图画式。形象的图画是引导儿童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来教学,一定是为儿童喜欢的,一定是为儿童接受的。其关键是用语文的方式来表现图画,将图画语文化。我在设计《雨点儿》激趣导入环节,就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来教学,将揭题导入环节富有情趣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感知内容——游戏式。在《雨点儿》教学中,我给感知课文的内容一个游戏的说法:小朋友们都预习过了,想知道自己预习得怎么样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你趴在桌上听老师说,认为老师说对的,请抬头,认为老师说的话是不对的,就不动。游戏开始,准备趴下——第一题: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第二题: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第三题: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显然,具有游戏味道的语文学习活动,让语文学习有了趣味,改变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认识,是一种阳光般的心理感受。具有这种心理感受,学习一定是快乐和高效的。
    3.拓展延伸——情境式。学完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说话环节:课件演示雨点儿过后大地的美景,同时配上音乐。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很多孩子看到满目秀色忍不住发出“啧啧”地赞叹声。我马上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的手马上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立在桌上。他们在脑海中搜集最美丽的词语来描绘眼前所看到的,他们争着发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学生毫不费力地完成了一篇精彩的口头作文。同时为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挖掘教材情趣因素
    把教材当中最能够激活情感、最能调动兴趣的部分进行开发、强化并加以突出处理,使教学内容具备更强的情绪感染力,培养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趣感,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从教材内容上探究,情趣因素存在于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处。教师充分挖掘了教材所蕴含的情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因而学生乐学,学得好。在教学《雨点儿》第一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其中对“飘落”这个词语的教学,我的设计层层深入,从感受飘落的样子到体验后的朗读感悟,从感受飘落的雨点儿延伸到其他运用,从理解词语到模仿句子,再回归情感朗读,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在有情有趣的活动中落到了实处。
    三、设计精要的导语串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其从内心里感到从课堂上有所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经历“高峰体验”,这才是最可靠的兴趣来源。在《雨点儿》整体感知课文环节后,教学第一段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瞧,小雨点儿都快乐地跑出来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咦,在哪呢?雨点儿朋友就躲在这个句子里,(出示第一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谁能把这句话读正确、读流利,它就会跑出来……感受着孩子们高举小手,各个跃跃欲试的情景,我知道我设计的导语激发了孩子们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收到了出奇的效果。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