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培养空间思维学好几何知识

时间:2014-04-11     作者: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武宁小学 吕大伟【转载】   阅读

    小学生能否清晰地掌握图形的特征,能否正确计算物体的面积、体积,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空间思维的培养。为此,我们在进行立体图形教学时,不能仅着眼于学生认识一些图形和能进行有关的计算,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结合平常的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联系生活,建立清楚的表象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思维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时,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体或立方体并带来两件实物,再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将脑中已有的立体图形的形象与课本上学习的立体图形结合起来。在课堂中让学生联系手中材料展开对面、棱和点三个方面的特征展开猜想,并加以验证。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了立体图形,脑中原先对于立体图形的形象也上升到了数学的高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教会学生怎样观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解立体图形的实际意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思维。
    二、重视操作,巩固空间思维
    有些几何形体的特征,不仅要借助教具的演示,而且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和测量,来理解它的本质含义。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其特征。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感知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空间思维的形成和巩固。
    三、充分想象,深化空间思维
    在学生充分感知后,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脱离实物进行思维,比如想象,经过长期训练,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觉地将实物抽象出图形,并在头脑中清晰地显示图形的框架,能从这些图形进行拼摆、组合。学生的空间思维就在这想象中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出长方体后,再提出一个任务:要求摆出比12立方厘米更大的长方体(学生手中材料已经不够用)。这就促使学生在脑中想象虚构出一个长方体的表象,同时说明自己摆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在想象的同时也融入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知识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发展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借用多媒体,验证空间想象
    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要以表象为桥梁,采取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些动画,可以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验证空间想象的准确性。例如,在《几何形体的复习》中,通过课件的动画展示,向学生呈现出两图形运动后留下的轨迹,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点线面运动的表象,验证学生的想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教学重点,浅化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抽象的几何知识理解的进度加快,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