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课的“战略性”与“战术性”时间:2017-03-06 战略性备课,是指一切有助于教师长期上好课,在总体上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益而进行的一切相关备课活动。战术性备课,是为应付性上好一两节课而临时进行的应急性备课。 战略性备课是为教师终身教书育人派得上用场的相关修炼活动,如学习各类对教育教学有用的知识,积累教科研资料、探究教育教学学术知识,等等。战术性备课仅着眼于上好一节课所需要的技能性准备。 受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众多中小学教师一般对战术性备课都比较重视,如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倾注全部心血彩排、训练、琢磨、准备等;而对战略性备课,关系到一生教书育人的积累修炼却比较马虎,甚至很少投入。不少教师的书柜里长期陈列着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几乎很少添置对长期教书育人有提升意义的经典读物。这导致教师日渐减少乃至枯竭的“一桶水”“半桶水”不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战略性备课的缺失或不到位,导致教师的人文文化底蕴日趋不足,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备课与战术性备课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注重战略性备课的教师处处下功夫,在生活中备课,在备课中生活,常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起课来总是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因此,积累起渊博的知识经验,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学生才能从中得到灌溉、滋润,而迅速长成参天大树。 由于只重战术性备课,忽视战略性备课,教师自己原有的“半桶水”就会日渐枯竭,这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忽视战略性备课而只应付战术性备课,是急功近利的短期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为了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干出实绩,饮誉于教坛,必须着力搞好战略性备课。 有些教师上不好课,搞不出优秀课例,总认为是教法不行。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法只是一种形式,问题还在于内容的肤浅和不足,即缺乏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渊博的学识、雄厚的文化底蕴。一堂课如果没有内容上的精辟和独到之处,没有充满智慧的生成、升华,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即使在教法上求新求真,也于事无补。战略性备课的功夫太浅、缺乏人文底蕴的教师,是难以在课堂有所突破和创新的,也难以在某些教学细节上留下令学生回味无穷的东西。注重战略性备课的教师,其课堂教学往往充满睿智,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上屡出奇招,创新课堂教学,时不时闪烁着思想火花,令学生回味无穷,受益终身。 平时勤于读书“进货”,勤于吸取新信息,培养“书卷气”和学者味,常以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姿态去读书学习,积累对教书育人有用的材料信息,这是教师战略性备课的应有之义。 然而,在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下,少有教师能沉得住气,在战略性备课上下功夫。教师整天忙碌的是读试题,读教学参考书,以应付激烈的考试竞争。日夜奔忙在战术性备课的层面,不利于教师可持续成长。 教师由于缺乏战略性备课,扎根不深,严重影响制约着专业素养的提升。多年来,教师整体缺少教育信仰,耐不住寂寞,整天忙于应急教学而致教育思想日趋贫乏,这自然出不了思想深邃的教育家。 我们呼唤和盼望广大教师拿出古今大学问家“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搞好战略性备课。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