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教学“催化剂”说“不”时间:2017-03-06 如今,许多人觉得肉没有肉味,鱼没有鱼味,蔬菜少了点野味,瓜果甜得有点怪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养殖、种植过程中添加了各种“催化剂”,促使他们快速生长。 而那些长得慢、不中看的绿色有机产品,遵循生长规律,没有添加任何“催化剂”,价格虽高,但味道纯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人们呼吁绿色产品,讨厌“催化”产品。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所谓的“政绩”,要求教师们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早出成绩、多出成绩。有些教师为了“绩效工资”,为了自己的颜面,为了自己所谓的“良心”,想尽办法狠抓学生,“催化”学生。 于是,上了主课抢副课,体育、音乐、美术课经常被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霸占。一学期,体育、音乐、美术课没上几节,学生体质下降,艺术素养严重匮乏。 于是,该下课了还不下课,还要多讲几句;该放学了还不放学,还要再补一节课。学生整天坐在教室里听着,写着,考着,忍着。 于是,做一套试卷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做各种作业、各种试卷,课课练、日日练、周周考、月月考。 于是,考什么教什么。什么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口语交际等语文考试不考的内容,课堂上就不教了,不练了。 于是,课外阅读变成了读答案。许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中的课外阅读题目,上网搜集、整理出某些书的精华本,上面有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学生只要把这些背熟、记牢,应付考试往往不成问题。 于是,为了尽快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了应付作文考试,许多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星期背诵一篇范文。 …… 教师们在教学中添加了各种“催化剂”,学生被催化着,成绩提高得真快!但成绩提高了,素质、素养却下降了。许多学生戴上了眼镜;许多学生一跑步就头晕,一跌倒就骨折;许多学生不善交流,有点自闭;许多学生艺术素养几乎为零,不会欣赏美,不会创造美,幸福指数大大下降;许多学生字写得不像样子,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许多学生不会表达,不善表达;许多学生自私自利,不善合作;甚至有的“好”学生辱教师、打同学…… 国家明令禁止在教学中使用“催化剂”,呼吁减轻学业负担,呼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倡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但如今,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上级部门评价学校、教师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的成绩,上级学校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也是成绩。于是,许多部门、许多学校、许多教师为了政绩,为了业绩,为了绩效,为了自己的前途,哪顾得了学生的健康和幸福,哪顾得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未来,纷纷在教学中添加“催化剂”。 遵循教学规律,落实全面发展、生态发展,也许学生会发展得慢一点,但这样培养的孩子是健康的,是社会欢迎的,不论走到哪个单位,都比那些吃着“催化剂”长大的孩子更受欢迎,但这样的孩子是稀缺的。 为了学生的健康,为了学生的幸福,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民族的未来,必须对教学中使用“催化剂”说“不”!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