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班级精神文化构建时间:2016-12-21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和具体表现,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班级的文化建设,而在抓好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更应突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都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搞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既有利于巩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成果,又对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和感染作用。下面我就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各类制度的制定,形成主流精神导向。 1. 提出班级的奋斗目标:一个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并且可以督促学生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积极行动。 2.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建立、健全班级组织:一个有能力的班干部团队就像一列火车的车头,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工作。 3. 制定班歌、班规、班训等,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舆论、良好的班风。 二、精心布置校园和教室,让物质为精神服务。 1. 先全校统筹,班级参与。在相映成趣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这些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先对校园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建造校园文化设施。在教室布置国旗、挂名人名言、设立图书台,在楼道挂名人画像,真正形成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物质文化环境,为班级成员打造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平台,让这些物质文化设施陶冶班级成员的情操,塑造班级成员的美好心灵,激发班级成员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班级成员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充分利用好教室空间。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利用这个阵地,可以结合节日文化、地域文化,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展示班级活动剪影,粘贴学生日记佳作,展出学生获奖作品,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等等……,给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 三、借助特色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1. 开展好校际性的活动,如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 2. 开展好班级内部的活动,例如:调查研究、参观与访谈、班级环境布置、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各种互动和竞赛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应注意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 坚持开展读好书活动,建设“书香班级”:面对农村信息闭塞,学生视野狭窄的问题,我充分利用书籍,为学生打开通往智慧和精神殿堂的大门。在读书中迅速增加学生现在的知识存储量,使学生精神境界提高到新的层面。在书的世界里,他们将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悠久文化底蕴的教育,他们会重新认识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通过形式多样的班级集体活动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并有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积极性,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 四、通过创设平台彰显各班级文化特色。 1. 通过建立长效的奖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大胆实践创新的班级和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发挥大家的力量,激发开展此项目研究的积极性。 2. 通过开设校园之星、星级班级评比、示范班等评比平台来激发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并为学生的发展树立身边的榜样。 3. 设立学生评比台,形成正确舆论: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在班级里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 首先,利用德育早餐时间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教育谈话,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其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最关键的是开展评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每周一次评论活动,大家对每名同学本周完成认领任务情况进行评价,表现好的在评比台上加星,不好的不加,并指出应该怎样改进。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关心班级的每一件事,也有利于形成班级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班风。 长期坚持下来,通过优化班级环境,实现了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熏陶作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提升了班级精神文化,在活动中提升凝聚力,打造了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通过尝试自主管理,提升了班级制度文化,在管理自主、自动、规范下,营造了温馨的班级氛围,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