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关于信息技术课在课改中的实践和探索

时间:2016-12-17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 孙伟奇【转载】   阅读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早已不是新鲜观点。这几年各级学校也都在尝试走出一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提升的课堂模式,但是成功者不多,真正做到形神兼备的就更少了。结合自身的问题和经验,发现以下几点课改中的不当之处:

1. 有些人认为将课堂还原于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只管好纪律,不时稍作指点便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论的最好诠释方法。其实这样的课堂看似是改革的典范,实则只会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上也行不上也行。如此进行下去,信息技术课堂便成了学生休闲娱乐的时间。

2. 披着课改的外衣,藏着一颗传统教育的心。有些课堂远远望去是漂亮的,有自主学习,有合作探究,还有小组交流等等,这样的课堂大概在领导巡课质检时是优秀课堂,但实际效果并不很好。因为它过分看重形式,忽略了教学效果。课堂改革不应如此。

3. 太看重教学成果,急于求成。每一次变革都会有牺牲。课堂教学改革不是政治变革,不会流血,但课堂教学改革一样需要时机,需要时间,需要牺牲。如果过分看重教学成绩,只会令我们顾此失彼,不敢不能放手一搏。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改革初期或许会造成教学成绩下滑,但这是我们继续改革和努力的方向,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

有位同仁说过这么一句话:课堂改革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做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实现着蜕变。针对以上几点,提出几条建议:

1.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也不是什么都能行的高手。我们的学生非常聪明,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同时他们也有一些缺点,天真烂漫但本性贪玩,有时会自欺欺人。所以我们要相信他们,又要“提防”他们。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自主探究引导线动画,有些同学经过自主学习有所收获,而有些同学会直接说任务太难,没有完成。这就需要我们能预知他们完成的程度,不能难为孩子,也不能留给孩子不会的借口。

2. 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节课备课总要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特点。从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向出发,就会带领他们在知识的乐园里驰骋,相反就是事倍功半。所以说分析学情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的情况就是能实现借力打力,事半功倍。

课堂改革没有一条捷径,也没有一个万全模式,它是尝试的过程,而不是收获的季节。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尝试和探索,需要适应和磨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