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时间:2016-12-1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的现代课堂教学。 1.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类的图片,在导入时,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简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2.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是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必备条件。” 3. 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开放,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4. 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验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5. 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的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问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地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暑假期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东集河北小学针对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看管、无人照顾的问题,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站,制定了暑期留守儿童关爱辅导计划,每个工作日确保至少两位爱心辅导教师。学校的活动室、图书室、微机室等全部对留守儿童开放,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做游戏、写作业、看课外书等,让孩子们这个假期不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