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浅谈手风琴演奏中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6-12-01     作者: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城初中 李瑞霞【转载】   阅读

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是音乐教学的教学任务,而音乐思维能力是学生审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思维是演奏者的心理现象,是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对一定事物的注意,或者说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手风琴演奏中,不仅要具备完成高难技术的技巧能力,更要有使演奏的表演进入高度的音乐艺术境界的能力,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音乐思维能力。因此,培养演奏者的音乐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乐感”素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演奏技术训练科学化,树立多元化音乐价值观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正确的理论也是通过相互间的比较而产生的。比如大与小的概念:这件东西之所以大,就是因为有比它小的东西;若有比它大的东西,那么它就是小东西了。这就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多与少、快与慢、强与弱、好与坏等等无不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同样,我们在训练演奏技能技巧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这种辩证关系。因此我们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来进行技术技巧的训练。在演奏专业的训练过程中,任何种类的乐器都离不开基础类技巧和应用类技巧及综合类技巧的训练。

上述三种技巧的训练应合理分配时间,不论是哪一类技巧,缺少足够的时间都达不到训练目的。就好像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要吸收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要讲求营养均衡,某一种营养过多了不好,缺少了也不行,练琴亦是这个道理,讲求技术发展均衡,由量变到质变,克服单一化的练琴模式,使技术技巧训练科学化,这样才能为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运用内心听觉锻造音乐思维并指导和检验演奏

对于手风琴演奏者来讲,除了加强内心听觉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音乐再造能力,音乐再造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它应该尊重原作,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再造的新形象要基本符合原作的音乐形象。然而,有一些演奏者在演奏时视谱马虎敷衍,不作仔细分析,仅凭自己的主观臆造进行演奏。如:有的致作品的表情术语和演奏符号于不顾而进行演奏,这是违背演奏宗旨的。要知道,尊重原作,并不等于不允许有创造,而是应在充分理解作品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加强演奏者对音乐理论的学习,指导他们阅读有关的音乐书籍,同时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手风琴创作理论讲解和作品分析。实践证明,通过对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美学及中外音乐史等理论的学习,演奏者的音乐修养及理解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此外,进行作品分析,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历史背景、创作思维、创作手法等,对培训音乐思维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用语言怎样来形容和描绘,也代替不了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内心听觉能力,仅有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要多听音乐,听的范围要广,数量要多,质量要好,不能出现“欣赏偏食”,一切中、外、古、今的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音乐都要听,不少演奏者视野太窄,听的作品太少,从而影响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奏水平的提高。

增强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培养内心听觉,提高音乐思维水平,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直观性示范教学。良好的示范演奏,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意境、声音观念、演奏动作留下鲜明而深刻的感受和印象。教师应努力提高演奏水平,充分利用示范教学这一有效手段,结合音乐理论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演奏声音的美与丑、精与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演奏质量。

三、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的平衡发展是衡量音乐思维能力的标准

怎样将理性和感性结合在一起,是艺术家们要探讨的重要话题。理性是一把标尺,离开理性原则谈音乐表现是十分危险的,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在他所著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谈到:“一个钢琴演奏家不仅是音乐家、艺术家、诗人,而且还是一个车床的工人。”将钢琴比作车床,将演奏钢琴的人比作开车床的人,意思是提醒演奏者不要失去理性,只有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成熟的音乐思维。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