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大榕树”班级主题文化的构建时间:2016-12-01 班级主题文化是班级所拥有的文化,是班级学生在班级活动及个人生活中所创造和体现出来的文化,即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全体学生和家长共同创造且受其约束的班级生活方式。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有效的教育、凝聚、制约、激励、调节等功能。 班级主题文化既然如此重要,该如何构建呢?下面,我就以我“大榕树”班为例来谈谈班级主题文化的构建。 一、主题构建。榕树是我们拱北小学的校树,它不仅给我校点缀绿色、带来清爽、增添美感,更从它的身上浸透出“包容、奉献、团结、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 于是,我就结合我校大榕树多及校园书香味浓的特色,再加上卓惠莲名班工作室“悦读越快乐”的主题,带领我五(5)班的师生和家长共同营造“大榕树下好读书”的班级主题文化。 二、教室布置。主要布置走廊、外墙、门口、门和帘、内墙、四个角、三栏一报、课桌、地板、讲台、黑板十二个地方。力求做好“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优化,让班级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班级文化主题味。 瞧!来到我们“大榕树班”门口,看到的是一扇特别的“大榕树”门,树上挂满了红“果子”,仔细一看,原来“果子”是榕树精神,暗示着“大榕树”班的学生要做“像大榕树那样勇敢、团结、包容、默默无闻……”的人。 推开正门,眼球立刻聚焦在一棵七彩大树上,那是我们班美术严强老师带领同学们截下校园大榕树的树枝做的班树。这棵大榕树已经成为我们的班树,在我和孩子们的心目中已经化身一棵艺术的树,我们给她起一个漂亮的名字——“梦想树”。树上挂了46串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叶子上写满了同学们的梦想--“未来的我”“像大榕树那样——”。“梦想树”的右边是“目标墙”意思是告诉同学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像大榕树一样的胸怀:好大一棵树,胸怀在蓝天!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吹! 展板的主题是“大榕树下好读书”,飘逸着浓浓的“书香榕园”味。上面张贴的都是同学们的作品——手抄报、新书推荐、阅读记录卡、博文日记(爱心教室)、大榕树。最特别的就是中间这棵“承诺树”了,叶上写满了同学们与“大榕树约定”的承诺,46个同学,46片叶子,象征“大榕树”班的46个同学都敢于正视自己弱点,争当最翠绿的那一片叶子。 三、班牌设计。一般由班级昵称、班徽、班训、班级口号、班歌、班主任寄语、任课老师的姓名及照片组成,由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和制作 。 四、班徽设计。班徽由图象、文字、数字、色彩等元素构成,是喻示班级整体形象的图案标志,她展示着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热爱集体的精神风貌,是班级的人文特色与形象特征。 设计班徽要注意以下四点。 1.图案包括图形、名称(含字体)、色彩及其组成方式。2.文字可用汉字、汉语拼音(字母与图形),图形线条应简明、清新悦目。3.色彩元素1-3种,注意色彩搭配的和谐。4.图案设计要有识别性、象征性、审美性、创造性和班级特征。图形相对抽象,设计忌讳模仿。 五、走廊布置。走廊是公共的地方,是班级的门面,所以,要走廊布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能体现班级文化的主题。 我“大榕树班”的走廊张贴着四幅图片:班牌、三星榜、阅读记录榜、目标榜。 图画“看谁摘的果子多”其实就是阅读记录榜,瞧!“果子”用了双引号,果子上挂满的不是吃的果子,而是五年级的必读书目,目的在于激励孩子们博览群书。 “大榕树”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外墙“看谁摘的果子多”,内墙的字画“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图书角的“阅读越快乐”及“今天你读书了吗?”每一面墙都在唤醒同学们要博览群书,打好根基,将来像大榕树那样根深叶茂,能独木成林。 大榕树班的孩子在优美的“大榕树”班级主题文化的熏陶下,都励志要做像大榕树那样的人,从小打好根基,将来独木成林,顶天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