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时间:2021-10-09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一、重难点分析


  1.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的发展,是本课的难点。教材主要从水稻、粟和黍等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农业生产工具等方面,简要呈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要明确以下三点。第一,关于农作物的种植,要让学生知道在我国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同时,要知道黄河流域是栽培粟和黍的最早起源地,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悠久历史的尊重。第二,要从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同时结合教材插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了解自然地理条件对原始农业形成的影响。第三,关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用“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概括。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物质形象。

  2.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过观看教材插图、列表比较的方法,把握好两种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特征。第二,通过对大量考古资料的解读,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类型,如半坡居民生活在北方,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于粟等旱地作物生长;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于水稻生长。又如,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因为那里气候潮湿,所以为了防潮,就建干栏式住房,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住半地穴式房屋,能够防寒和炊煮。第三,要让学生知道考古是一种科学探索,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本课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征,都是根据考古发现推断出来的。


  二、问题解答


  1.问题思考

  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2.课后活动

  (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内画“√”。

  √ 农作物的出现; √ 家畜饲养; √ 聚落;√ 磨制石器; 城市的出现。

  (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个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3)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这是一道开放题,应鼓励学生结合课内外所学知识,畅谈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