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时间:2021-10-09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一、重难点分析


  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背景、措施、结果三个方面叙述的。

  背景部分,内容繁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第一,西汉后期朝政腐败,是王莽改制的原因;第二,王莽改制失败造成社会混乱与社会矛盾加剧,东汉初期满目疮痍的社会局面,是光武帝刘秀调整统治政策的背景。

  措施部分,可以让学生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

  从背景方面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了积极对策;从措施方面看,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

  引导学生讨论刘秀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他亲身参加了农民起义,领悟到过度的剥削和压迫会迫使老百姓造反。只有爱惜民力,才能使他们安心生产,才能使社会稳定。第二,借鉴了西汉初的治国经验,在经济凋敝、社会动乱局面下,只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才能安定民心,稳定统治秩序。

  结果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概括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共同原因和作用。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实行轻徭薄赋之法,保持政策的稳定和持续;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专权是本课的难点。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和外戚梁冀骄横统治的相关史事,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

  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影响。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深层次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光武帝加强了皇权,中央的“三公”只有名分却无实权,皇权缺少制约。当继位的皇帝年幼或无能时,宰相不能发挥作用,大权很容易旁落到外戚或宦官之手。这些人借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为非作歹,祸乱朝纲。这充分暴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


  二、史料解读


  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①,死道边;曲如钩②,反封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志第十三《五行一》

  【注释】①弦:弓弦。②钩:带钩或挂钩,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

  【解读】东汉中期以后,多是幼主即位,使得外戚、宦官得以交替专权,他们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排斥忠贞,东汉王朝逐渐走向衰亡,这首童谣就是当时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反映。


  三、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

  2.课后活动

  (1)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岁?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这些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东汉中后期的政局有什么关联?

  东汉后期10个皇帝即位时的平均年龄为9.5岁,平均寿命24岁。这些皇帝年龄小,寿命短,大多不能实际掌控朝政,常常成为外戚、宦官操弄政权的傀儡,与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密切相关。

  (2)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